第T21版:非凡十年·精彩聊城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o

优化产业布局 奔向“富美”之路

——中国西瓜第一镇董杜庄镇的“甜蜜事业”

学生参观邵庄村村史馆

冀鲁豫·莘县(董杜庄)西瓜节开幕式现场

董杜庄镇的村内道路整洁有序

■ 侯莎莎


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在“2015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莘县西瓜”品牌位列全国第151位,品牌价值达11.05亿元。

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21年,山东农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国农业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同时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斩获多项“国字号”荣誉的董杜庄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瓜第一镇。

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董杜庄镇以求是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镇域实现路径: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文旅深度融合,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国西瓜第一镇——董杜庄镇,正以风华正茂的崭新姿态,傲然崛起在莘县西部。


产业升级

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


今夏,董杜庄镇的4万多亩西瓜再获丰收,让一直从事礼品西瓜种植的董杜庄村村民翟海芬兴奋不已。“俺种的礼品西瓜个小、皮薄、瓤甜,很多人专程开车来买。”

翟海芬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1600棵西瓜苗,一棵能产2.5公斤左右的礼品西瓜,按照平均市场价每公斤10元算,一座棚里的收益就能达到4万元。

村民富裕富足,背后是产业支撑。近年来,董杜庄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通过改良生产品种、改进生产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瓜生产经营服务产业。

——棚体改善,保障西瓜产业链。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市打造精致农业的工作部署,在做大做强瓜菜产业的同时,全面推广棚体改造工程。鼓励瓜农将最初的竹竿预制件大拱棚升级为钢架棚,延长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建成张端高效温室大棚示范园,与谢庄高效温室大棚示范园南北呼应,连点成线,形成集聚效应。

——品质升级,增强西瓜产业链。该镇改变现有套种模式,提高西瓜品质。如尝试在种植西瓜时套种甜瓜,甜瓜生长所需水分不多,可有效保证西瓜甜度。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在生产环节上严把质量安全检测关,在销售环节上形成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检测力度,做好培训、宣传工作,引导瓜农树立“品质就是效益”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品种改良,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成果,引进产量高、品质优、市场好的优良品种,提升品牌市场知晓度、美誉度,打响董杜庄西瓜特色品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肥增产。

——深度加工,延长西瓜产业链。高温季节,西瓜腐烂较快,不仅瓜农受损,还对水土和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为提高西瓜产业的附加值,解决西瓜贱卖的难题,该镇决定上马西瓜汁、西瓜果醋等深加工项目。党委政府靠前服务,主动护航,推出三项举措,为项目发展振臂摇桨:积极宣传,招商引资,引进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企业;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给予企业支持和帮助;政策扶持,在资金方面给予保障,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

——顺藤摸“瓜”,打通西瓜产业链。打造体验式营销模式,建设集高品质生产、休闲、生态加工、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营造浓厚的西瓜文化氛围,通过小城镇提升,设置西瓜宣传墙、西瓜雕塑等,在镇驻地沿线加入西瓜元素,让外来人员走进董杜庄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西瓜文化氛围。打造品牌文化,发挥西瓜品牌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用好西瓜博物馆,宣传西瓜文化内涵,吸引游客、优质企业的目光。利用好微信、淘宝等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董杜庄西瓜的市场影响力。


党建引领

乡村环境精彩蝶变


漫步在董杜庄镇各村,干净整洁的街道,白墙红瓦的民居,“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乡村景象美不胜收。

“去年年初,镇党委提出,开展‘以绿净村,以绿美村’植树绿化行动。我们村积极响应,干部群众齐上阵,在村道路两侧、庭院、房前屋后见缝插绿。今年春天,绿叶吐露新芽,一路繁花争奇斗艳,惹得村民驻足观赏。”夏庄村党支部书记夏同山介绍。

农村人居环境从外到内绿到底,是董杜庄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实写照。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该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成立志愿队伍,每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人居环境整治难题迎刃而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美景初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董杜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村容村貌提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实施“党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高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2021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莘县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十二大行动,董杜庄镇党委政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成效显著。

董杜庄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条幅和标语、村内大喇叭、村内微信群等,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专题会议,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科级干部包村制度,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实现党建引领、示范带动、重点整治;各村因地制宜清洁村庄、美化村庄,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清洁转变……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不光要整治村庄环境,更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董杜庄镇党委政府配备垃圾清运车辆6辆、洒水车4辆,增设保洁员公益岗位120个;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高标准建设邵庄村村史馆,使村庄发展与自然环境美化、传统文化弘扬相得益彰。

谈到全镇35个行政村的美丽蝶变,董杜庄镇党委书记尚征说:“董杜庄镇党委政府创新举措,突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引导党员亮身份、领责任、展风采、争先锋,迅速掀起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的热潮,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评比、人人争优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落子布局

逐梦文旅新图景


“十一”假期,邵庄村村史馆再次迎来参观热潮。展馆规划有经典记忆、炊烟袅袅、农耕文明、工匠精神、美丽邵庄五个展厅,展出近400件老物件。

每个展厅摆放的老物件都别有深意,吸引游客驻足拍照:透过老式家具、锅碗瓢盆、水缸风箱,游客依稀可见炊烟袅袅的村庄以及父辈们在锅灶边为一日三餐忙碌的身影;纺车、织布机等农耕器具,让旧时农耕记忆重现——阳光明媚,人和牛在田间辛苦劳作;英烈故事、书法长卷等展品,真实记录了邵庄村人拼搏奋斗、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今日邵庄村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邵庄村是董杜庄镇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缩影。近年来,该镇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围绕产业特色,挖掘文化底蕴,展现民俗风情,打造高品质文化地标,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辐射周边的发展新格局。

在董杜庄镇西瓜博物馆里,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该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事迹。

该镇有一批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如,莘县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王墓遗址,位于毕屯村的古槐,由国务院勘立的冀鲁豫三界碑。董杜庄镇人杰地灵,20世纪30年代的女作家萧红,其祖籍就在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全国劳模曾广福,一生十多次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董杜庄镇充分利用这些闪耀的文化符号,为高质量发展铸魂塑形赋能。

位于董杜庄镇的曾广福纪念馆,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生动再现了全国劳模曾广福光辉的一生,吸引着参观者纷至沓来。

曾广福用其一生践行着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1951年,创办董杜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起,带领群众铲除沙丘、平整土地、打井开渠、植树造林,先后将千亩碱洼地改造成良田,将500亩沙荒地改造成果园;1964年,全大队在耕、播、运输、加工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崇高的荣誉,永远的丰碑。西瓜博物馆是董杜庄镇人民继承劳模精神的新体现。在这里,昔日瓜王一比一的复制品,以其硕大的外形令人啧啧称奇。

展馆总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分南、中、北三个展厅。综合利用实物模型、蜡像、太空舱、声光电等手段,对莘县西瓜文化的品牌价值、西瓜科普知识以及历史进行了综合展示。

在展馆序厅,矗立着展馆的主题雕塑。这是瓜农在祥云白鹤下庆祝丰收的喜悦场景,寓意中华儿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正逐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个个高品质文化地标,成为当地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拉动美丽乡村旅游和假期消费的重要平台。通过精细布局、精妙着笔、串珠成链,一幅文旅逐梦共富的图景在董杜庄镇铺展开来。

(本版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2022-10-19 ——中国西瓜第一镇董杜庄镇的“甜蜜事业”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0336.html 1 优化产业布局 奔向“富美”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