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扶持万众创新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拿出“真金白银”激活万众创新“一池春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取得长足进步:一大批创新主体成长壮大,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营造出崇尚创新的良好生态。
“使用创新券后,公司产品的检测费用在享受省级补助60%的基础上,还能获得30%的市级补助,大大节省了检测成本。”10月11日,山东鲁联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义旺坦言,创新券这一惠企政策不但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还有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券是我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举措之一。我市还在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平台、引育科技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攻关、深化成果转化等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激励政策。
在一项项“真金白银”政策的支持下,如今的聊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浪潮,激励创新、尊重创新、依靠创新的氛围愈加浓厚。十年间,我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科技型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0家增加到2021年的4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48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瞪羚企业25家、制造业国家级单项冠军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19.55%,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51.94%。
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2家,省级创新平台213家。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累计建设研发机构1000余家。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家。临清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31个省级共同体之一。着力构建三级联动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高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家。
关键技术加速突破。我市攻克引进了一批关键技术,十年来,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0余个,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10亿元,产生一批优质成果。
引才引智成效显著。我市坚持借智借力、柔性引才,同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引导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市政府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建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累计支持108个项目,发放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1700余万元。积极拓展海外引智渠道,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6届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美好愿景,其中“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引发强烈反响。如今,聊城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创新引擎的带动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