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上马颊河
■ 刘旭东
偏居乡下一隅,我平生没去过多少大地方。不过,却倒也见过黄河、大运河,以及江南水乡里弯弯的小河。然而,仔细地想一想,我还是最喜欢鲁西平原上家乡这条静静流淌着的并不怎么出名的马颊河。
史书上说,马颊河为古九河之一,因河势上广下窄状如马颊而得名。以前多为防洪排涝之用,后经治理,现已兼具输水、灌溉之功能。近年来,沿河又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让两岸人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马颊河流经临清和高唐交界处,是两县市的界河。它远离了城镇的喧哗和躁动,远离了大工业的污染和机器的轰鸣。它穿越在乡村的田野里,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我家距马颊河仅一里多路,小时候我在河西岸的一个村庄杜洼村上小学,那时就经常去河边玩耍。在这条河里,我学会了凫水,什么“狗刨儿”、蛙泳和仰凫都会点,还学会了“踩水”(立泳)。退休了,这里便成了我锻炼、散心和游玩的好地方。
我尤其喜爱秋天的马颊河。
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开着一辆电动轿车,和老伴一起去了马颊河。马颊河上就有好几座大桥,都修建得很牢固很漂亮。我们在桥顶上看流水,看桥上桥下钓鱼的人。如今,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也成了很多庄稼汉所痴迷的娱乐活动。钓鱼的方式和工具不断进步,有人已经用上了数千元的带有水下潜望镜的钓鱼装置。我站在桥顶上,手扶栏杆远望,只见清凌凌的河水碧波荡漾,有两只白鹭在不远处的水面上飞,好惬意。白鹭被称为“环境监测鸟”,既然这里出现了白鹭,那就佐证了这里的确是个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的地方。我为此深感欣慰。
过了一会,我开着车径直上了高高的马颊河东大堤。但见大堤上绿树成荫,一条平坦的堤岸公路蜿蜒伸向远方。路两旁茂密的树木搭建了一道天然的绿色长廊。高高的参天白杨在秋风中“哗啦啦”作响。这里没有苍蝇,没有蚊子,只有虫鸣、鸟叫和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我开着车,一边听音乐一边缓缓行驶,并不时和老伴畅快地交谈着。
沿大堤随处可见路边停着一辆辆三轮车和自行车,路两旁坐着一群群中、老年人。他们有的在树荫下闲坐拉呱,有的围着一张方形小桌在打麻将或下象棋,手中的蒲扇偶尔悠闲地摇两下。还有的围成一圈,亮开大嗓门谈笑风生,谈论着新、旧时代的沧桑变化,偶尔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两三辆轿车停在路边树下的空旷处,车上下来的年轻人在用手机、相机拍摄着什么。
不远处,一位放羊的老人,右肩扛着大鞭,左肩搭着一条擦汗用的浅绿色毛巾,抽着自卷的纸烟,在河岸边、堤坡上或小树林里安静地放着他的羊。清脆的鞭声和着羊儿咩咩的叫声,让人耳边仿佛响起电影《少林寺》里的《牧羊曲》。
再往前走,只听得河对岸传来“嘭嚓嘭嚓”的音乐声。我停车扭头一看,绿树掩映中,正有一群红男绿女在一块空地上尽情地跳舞,四周黑压压围着来看跳舞的人们,旁边停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想起前年夏天,我曾参与组织了一场庆祝临清、高唐两县市“马颊河舞蹈演唱团”成立十周年的演出活动。演出前,我还根据《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那首歌的旋律,填写了一首自创的歌词《我爱我家乡我爱马颊河》,并由自己进行了演唱,不料竟获得当地老百姓热烈的掌声。
继续往前走,又见三五个老人骑着铮明瓦亮的自行车,车后架外侧挂着大马扎,不慌不忙地在路上骑行。他们是到另一处去看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节目表演去了。老人们肆意地议论着哪个唱得好,哪个跳得不大行。有位老汉衣袋里的收音机正播放着京剧《借东风》唱段,他跟着哼唱。
一伙驴友骑车呼啸而过,有男有女,全副武装,都急速地蹬着车子。心中的目标带动出一股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心生羡慕。
多少年来,我一直喜欢家乡这条河的河水、河滩与河堤。我经常和老伴来这里转转。一登上高高的大堤,立马就觉得心旷神怡,整个心胸像被秋天里清澈的河水洗过一般。有时,我也会早早起床,迎着凉爽的晨风,自己骑着单车去马颊河沿大堤转一圈。自行车铃声伴着“哗啦啦”杨树叶子的响声,蛮好听的。两岸虫鸣浑然交响,起劲地歌唱,让这里变得有声有色。在堤路上缓缓行驶,河滩里的庄稼随着树木的疏密变化时隐时现,恰似影片中移步换景的镜头。有时候我停下来,站在大堤上远望,感受这种珍贵的静谧与安详,清新和放松。
最近,马颊河水上涨了许多。在微风吹拂下,河面上漾起层层涟漪,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温和友好地流淌着。河滩上一望无际的即将成熟的玉米长势正旺,又一个丰收年景展现在眼前。
我不断地停车、下车,不停地掏出手机拍着、录着、记着。看着我那副认真的样子,老伴忽然笑道:“怎么?三天两头地来这里,你还觉得新鲜啊?”
马颊河,这条陪伴了我几十年的亲爱的家乡的河啊,这高高的、承载了多少欢乐与笑声、见证了多少沧桑和发展的马颊河大堤啊,两岸的风景,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愈加展现出其迷人的一面。马颊河,我爱你,我喜欢你,但愿我晚年的生活与你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