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口见证乡村变迁
■ 刘才(聊城市老年大学教师)
我农村老家的胡同口,路的两边有块空地,合起来有篮球场那么大。记得小时候,北墙下有石磙砘子、木头梁之类的东西,一到饭点,胡同里的大人小孩儿都爱端着碗聚在那儿吃饭。
七八年前,我刚退休,体力尚好,常骑着自行车回老家,看到胡同口停放的是三轮车、拖拉机,还摆放着锈迹斑斑的柴油机和水泵等。我知道,这是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淘汰下来的旧农机。
前两年,我坐车回老家随礼,又在胡同口停了下来。破旧的农机车辆不见了,泥土地变成了干净的砂石地,上面停着几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在东北角的杨树下,有一个磨盘桌,周边有五六个半截的砘子轱辘,想必这就是人们休闲的地方了。我在砘子轱辘上坐下来,不一会儿,从胡同里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通过聊天,知道他是老歪二哥家的孙子,还知道停放的汽车中有他家的一辆。
今年开春,我跟侄子再次回老家,胡同口的变化更大了:原来的砂石地面铺上了柏油,和村子的主路连在一起,还划出了车位,七八辆崭新的汽车整齐地停在那儿。除了东北角的杨树外,东南角上又多了几棵垂柳,柳枝刚吐出嫩芽,青中微黄,煞是好看。最吸引人的是那几根白色的路灯杆,高挑挺拔,非常漂亮。巧得很,又见到了老歪二哥的孙子,他长得和我差不多高了,老远就认出了我,大声喊“四爷爷”。他还告诉我,最近胡同里有几家买了新能源汽车,村里正打算在胡同口的东边建一排充电桩呢。
亲眼见证家乡变化,我为我的村庄高兴,为我的国家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