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赵玉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利益是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为民造福这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才能在实践中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全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历史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斗史。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因为这个事业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是由全体人民参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宏伟事业。要最终完成这个伟业,没有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没有亿万人民的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没有亿万人民的忘我劳动和开拓进取是根本不可能的,这需要动员起亿万人民群众,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今天,党领导人民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团结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时代提升


■ 马莉 魏浩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的论断,深刻体现了全党同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与作风,是当前全党同志为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所必须具备的时代自觉。

“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时代提升。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全党同志必须坚守的优良作风。

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上的“三个务必”,不仅内容上进一步充实,内涵上也更加丰富。其一,“三个务必”中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的内核提炼与升华,强调当前全党同志仍要继续保持“两个务必”所体现的优良作风。其二,“三个务必”凸显了当前全党同志牢记使命担当与发扬斗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不仅是党“打江山”和“守江山”的根本目的,更是激励全党同志团结奋进的强大动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务必”中加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为了激励全党同志更加奋发有力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片刻未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丝毫未停。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务必”中加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为了使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迎战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做好持续斗争准备,不怕苦、不畏难,坚决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也就是说,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戒骄戒躁、咬牙坚持、持续斗争、善于斗争。这充分显示了百年大党的成熟和自信。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关键节点所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在继承和发展“两个务必”基础上并站在时代需要和国家全局的高度给予全党同志的一针强心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践行“三个务必”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 杨亚杰 王东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广大青年干部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春的担当、奋斗和奉献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笃定赶考之志,牢记初心使命。回望百年征程,从抗日的烽烟到改革的攻坚、再到复兴的伟业,从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靠的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和理想信念的支撑指引。战火纷飞年代,鲁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九都杨支部的创建者杨耕心同志在陈旧的一桌一椅上开启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点燃革命星火。如今,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阳谷县郭屯镇梨园村红色革命纪念碑不断续写红色篇章,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倾力为民的情怀担当。广大青年干部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立大志、立长志,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秉持赶考之心,站稳人民立场。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坚守、永恒不变的追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无数杰出青年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团结奋斗,交出漂亮的答卷。如今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广大青年干部需深刻领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心怀“国之大者”,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扎实干事,当好体察民情、引领发展的“大脚掌”。要深入一线,踏踏实实做好服务,当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金钥匙”。要站稳人民立场,敢于豁得出去、真刀真枪干,狠抓落实能力,当好改革创新的“领头雁”。

砥砺赶考之德,修炼清廉忠诚。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梨园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落,革命战争年代,梨园村村民拿起砍刀、长枪与敌人奋勇斗争,用自己的鲜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渝。“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孔繁森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是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崇高品德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年干部要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锤炼严于律己的品德,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要让廉洁自律成为觉悟、让修身慎行成为习惯、让无私奉献成为品质,深刻领悟“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系好廉洁“安全带”,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浸润清廉忠诚之源。

新时代考卷已经铺展,赶考永远在路上。在完成民族复兴大业,行稳致远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唯有充满“赢考”思维,践行“三个务必”,永葆革命斗志、锻造过硬本领,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人民满意的考卷。

(杨亚杰系阳谷县郭屯镇梨园村第一书记 王东敏系阳谷县郭屯镇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 李娜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两个确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有全党公认的领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有与时俱进、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两个确立”有着扎实的理论依据。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领袖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重要原则。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两个确立”有着迫切的时代需要。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能够统筹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蓬勃力量,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实践充分证明,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在重大时刻凝聚共识、果断抉择的关键,是党团结统一、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始终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宣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征程越是壮阔,目标越是远大,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领导核心的掌舵定向、科学理论的指引领航。“两个确立”不仅是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制胜密码,更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

前进道路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前进道路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就有了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思想武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两个确立”既是全党意志和民心所向,也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作者系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讲师)


以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 杨庆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

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要立足于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一是构建和深化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党对统战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原则,形成全党上下协同联动的统战工作大局,立足统战工作新阶段,牢固树立大统战使命意识,从政治上思考、谋划和推进统战工作,深钻细研统战工作方法,把握统战工作时、度、效,增强“统”的能力,提高“战”的水平,确保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以政治引领巩固思想基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力量。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将新时代统战工作总结为“十二个必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统战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三是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从“三个更加重要”的历史定位中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围绕工作大局,努力做到中心工作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聚焦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外引内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领域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

四是汇聚力量彰显统战作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科学阐释了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潜绩和显绩、原则性和灵活性、团结和斗争“四个重大关系”,抓住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这一历史责任中的核心所在、关键所在,把握统战工作新方位,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画好新时代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庄严宣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在新的历史阶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以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以大统战工作格局继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以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单位:茌平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诚信机制建设要厚植 诚信理念和文化认同


■ 王仰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当继续加大诚信建设力度,为建设诚信社会提供更为强大的制度支撑和文化认同。

厚植诚信理念和文化认同,贵在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坚持问计于民,必须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

要有顶层设计的开阔视野和包容心态。顶层设计既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也蕴含着对传统诚信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理解和预设,它不仅意味着改变,还意味着坚守,不仅意味着“必须变”,还意味着“不能变”。这种守正创新中的“不变”比“改变”更重要。这是科学的辩证改革观,也是把握全局性、本质性问题的关键。

厚植诚信理念和文化认同,重在教育引导。倡导传统诚信理念回归,对于提升民众的诚信意识,建设诚信社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首先,要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校教育、行业培育,帮助群众树立诚信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操守,提高从业者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价值理念的教育,将诚信的道德要求内化于心,通过人们自身的道德价值评判,自觉地提升社会道德责任感。最后,要积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和媒体优势,建立诚信文化公共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和树立诚信道德典型,以“春风化雨”的形式营造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厚植诚信理念和文化认同,要加强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过去十年间,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蹄疾步稳,诚信长效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但是,国家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力度还不够,全国性专门的诚信法律尚未出台,极易导致诚信治理的依据缺失和诚信治理可操作性降低的问题,产生较大法律风险。为此,应当“德法相济,协同发力”,加快推动出台诚信提升方面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作为一项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工程,诚信机制建设既涉及公民自身的道德建设,又关系到社会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社会诚信长效机制建设将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等多个方面迎来更大的力度的推进。

(本文系2022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社会信用治理的政府行为边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法学院)

2022-11-0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0978.html 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