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特色种植富农家

11月1日,高唐县汇鑫街道邹阁村瑞鑫种植合作社种植的600亩瓜蒌喜获丰收,一颗颗小瓜蒌变成了村民手中致富的“金葫芦”。■ 刘凯

11月2日,临清市松林镇东丁村的村民们正在相互配合着刨葱、捆扎、装车,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由于科学管理,东丁村大葱的品质、口感深得消费者青睐,每年大葱还没到采摘期就被客户订购一空。 ■ 田柏林

11月2日,在临清市松林镇西丁村,白玉山药迎来大丰收,种植户们正忙着将带着泥土气息的山药装车,一幅别样丰收画卷在田间展开。 ■ 田柏林

编者按 从过去的春种秋收,到现在四季收获不断,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创新求变,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特色种植,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绘就一幅强村富民的新画卷。


涝洼地里稻花香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11月3日上午10点多,在东昌府区斗虎屯镇惠庄村一处农家小院里,村民任书亭正捧着一把稻谷,一粒一粒地查看饱满度。“看,这些稻谷粒粒饱满,金灿灿的,多漂亮!”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任书亭脸上乐开了花。

今年9月23日,在任书亭的近10亩旱稻种植田里,爱德帮高山旱稻试点顺利收割测产。经过测算,每亩产量达到500公斤,实现了大丰收。凭借着种稻的“高光表现”,任书亭迅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种植能手,许多人找到他取经学习。

为什么在以小麦、玉米为主粮的聊城试种高山旱稻?任书亭直言:“这还多亏了高镇长帮忙牵头。”

惠庄村是斗虎屯镇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村里涝洼地、盐碱地较多,粮食产量不高。任书亭家里10亩多地,其中4亩就位于村北的涝洼地块。每遇大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作物经常出现减产甚至绝产。今年4月,斗虎屯镇副镇长高保振找到任书亭,鼓励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涝洼地试种旱涝保收的高山旱稻,带领大伙蹚出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起初,没有种稻经验的任书亭心里打起了鼓,怕管理不好赔了本。了解到任书亭的顾虑后,高保振承诺帮他联系稻种厂家,并提供技术指导、稻谷回收服务,让任书亭吃下了“定心丸”。

此后,在镇里帮助下,任书亭联系爱德帮公司拿到了稻种,在自家4亩涝洼地旁边又租了5亩多地,全部种上了高山旱稻。任书亭告诉记者,他种植的爱德帮高山旱稻2号适应性很强,在涝洼地、旱地、盐碱地都能种植,具有耐旱、耐寒、耐水淹等特点。高山旱稻生长期一般在128到153天,播种方法和田间管理都很简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省工、省时还节水。八九月份,聊城下了几场大雨,村里不少地块积水严重,出现了玉米植株死亡现象,但任书亭的高山旱稻却长势良好。

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稻子,任书亭心里充满了喜悦,一有时间就到稻田里转转。镇里也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到他的稻田里,为他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在9月23日的收割测产中,任书亭种植的高山旱稻亩产达到500公斤,爱德邦公司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回收,每亩收入2500元。旱稻种植成本和玉米相同,在易涝地种植旱稻,相比种植玉米每亩能够增收665元。

看到任书亭的高山旱稻喜获丰收,附近许多群众到他家里学习种植经验。几位在河北承包土地的老乡也找到他,请教高山旱稻种植管理技术。

“镇里的同志告诉我,下一步镇里要大范围推广高山旱稻的种植经验,带动更多群众走上增收的路子。”任书亭告诉记者,他打算明年收完小麦后,把自家地都种上高山旱稻,争取能有更好的收成。


百亩生姜迎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 郭洪广) “今年的生姜估计亩产平均四千多公斤,好的地块得有五千多公斤。”10月30日,高唐县固河镇固河村的姜田里,种植大户牛春贵挥动锄具,从地里挖出一颗颗带着泥巴的嫩姜,连带姜秆一垄垄整齐排列在大田里。经过去泥去杆后,大块的生姜被装进丰收的筐里。牛春贵介绍,他家的姜一上市,基本上就被外地来的客商抢购一空,按今年每公斤8—10元的价格计算,除去生产成本,亩均收益在2万元以上。

据了解,固河村所处位置环境、气候和土壤都适宜生姜种植,借助这一优势,全村已发展生姜种植近百亩,预计产值200余万元。

近年来,固河镇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生姜作为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已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近段时间,该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2022-11-0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065.html 1 特色种植富农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