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副刊
放大+  缩小-   默认o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画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策划:聊城市文化馆 绘制:孙宝欣

闲话立冬


■ 杨金坤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的线条及颜色都与野鸡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中说:“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中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说:“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来源于秋冬相交之时,被称为“交子之时”,而饺子与交子同音,所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还有“立冬吃饺子不冻耳朵”一说,源其饺子形状像耳朵,古人讲究以形补形,在寒冷的冬天吃了饺子,就不会怕露在外面的耳朵受冻了。

古时不少文人墨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立冬盛景。唐代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宋代的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马上立冬了,红叶纷纷落下,西风吹过,黄花却依旧在,黄花给立冬也增添了几分诗情,让立冬多了一份情调和色彩。明代人王稚登有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则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客居他乡的旅人唯有禅月相伴,读来颇有人生的意味。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却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落叶


■ 孙志昌

窗外,有一棵高约七米的杨树。我住三楼。长长的树枝正好与窗户持平,茂密的树叶正好遮住了太阳投射到屋里的光。我站在窗内,树叶的每一次晃动,好似与窗内的我打招呼,一晃一晃之间,似与我交流。如果我伸手窗外,就能与树叶有一个亲密的接触,但我不想打乱它的节奏,就静静地看着树叶的摆动。此时,绿油油的树叶已然成为我的伙伴,我不再孤单。

气温低了,东北风时常光顾,且逐渐成为常态,好像东北风是树叶的天敌。东北风一到,那满满绿意的树叶就会被迫退出自然的舞台,期待来年卷土重来。在我的印象中,碧绿的树叶给人以清爽与舒心的感觉,现在,却被风无情地剥夺了在树枝上生存的权利,无奈地走完一生。

半夜,一阵风吹来,树叶的哗哗声,犹如一首伴奏曲,走进我的梦乡。早上,我起床,窗前一看,满地金黄,落叶无规则地躺在地上,好像上天织就的一席地毯,从天而降,严严实实地铺在地上。

再去细看,满地的落叶,有的落叶是一边着地,犹如一个人侧身躺着的造型,优雅而帅气。有的如同跷跷板,稍有风吹来,就会晃一晃,好像会有所动作。有的就似人四仰八叉地躺在那,感觉到家了,总算可以休息了。

我站在落叶中间,环顾四周,满地的落叶像一张渔网。静静地去观察落叶,就会看到落叶有所晃动。有的挪动了位置,被另一片落叶拦住,好似去找朋友聊天;有的轻轻地翻了个身,好似一个姿势累了,调整一下才舒服;有的就在那里静静地待着,好似等待着什么时刻的来临。落叶交错着,就如同人的思维在交织,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梦。

树叶的一生是短暂的,落叶就是树叶的终点。此时,落叶会有悲哀与失落,珍惜当下的时间,给人们留下最后一丝精彩。

我弯下腰,捡起一枚完整的落叶,拿在手里,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落叶的叶面,犹如一个老人的皮肤那般,粗糙而坚硬。我静静地看着它,心中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清新空气,感谢它陪我们度过炎热的夏天,更感谢它的率真与无私。仿佛你听懂我的话,我感觉到了你的心动。你不会怪我把你拿在手中,让你脱离了大家的怀抱吧。我把这枚落叶保存起来,夹在一本书中,延续你的生命,储藏我的回忆。

寒冷的大地,因有这么多的落叶而变得让人留恋,变得有所生机。其实,落叶让我醒悟了,往日的一切哀叹已大可不必。树叶的一生就是一个生与灭过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哲学问题。快乐会来,也会失去。在失去的同时,快乐还会远吗?

满地的落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冬天的来临,季节的变更。我真想和落叶待在一起,感受那份肃静与沉重,与它一起迎接新的绿色来临。


冬初临


■ 王中平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寒冷的天气会初次降临,冬天来了。

跨进冬季的门槛,寒冷的天气就随之而来。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冬天要比现在寒冷得多。每年立冬后,风吹在脸上,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从脸上划过。这时候,母亲会给我戴上一顶棉帽,布是蓝色的,有两个耳褡,出门上学我就会把两个耳褡放下来,把脸和耳朵遮住,只留一双眼睛看路。走在结冰的路上,得十分小心,一不注意就会滑倒。

俗话说,立冬晴,柴火堆满城;立冬阴,柴火贵如金。立冬这一天,父亲会根据天气,确定存贮柴火的多少,如果立冬日是晴天,把柴屋堆满就行;如果立冬日是阴天或下雨天,父亲会到十里远的山林里,捡回掉落的干树枝,码在柴楼上。干树枝是母亲最喜欢的柴火,耐烧、火力大,主要还能做成木炭。木炭是最好的取暖物资,立冬过后,粮食都已归仓,土地上也没有什么农活了,这是一年最清闲的时候,父亲手里总离不开一个烤火笼,如夏天总离不开扇子一样。烤火笼对我同样重要,上学时我都会带上它,没有它,手和脚都要长冻疮,烤火笼装上木炭,再在木炭上盖点草灰,上学期间,烤火笼都会有温度。

立冬之日,街上的饺子成为畅销品。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白菜馅水饺,白菜就是自家种的,立冬的白菜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还很脆,与猪肉一起炒,做成馅,包在饺子里,饺子很香,十分好吃。吃一碗母亲做的水饺,是儿时在立冬之日最好的期盼,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既解了馋,又驱走了身上的寒意,仿佛这个冬天就不会再寒冷。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但在我心里,有母亲的木炭和水饺,不管是昨宵还是今宵,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会在冬天一直温暖着我。


立冬吃饺子


■ 魏青锋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尚未好好细品纯净高远的暮秋景致,立冬已踩着沙沙落叶,裹挟着萧瑟的寒凉飘然而至。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立,建始也;冬,终也,收藏也。”冬,在古文字里是“终了”的意思。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晾晒完毕,颗粒归仓,动物们也储存够了充足的食物,应对即将到来的漫漫寒冬。立冬之“立”也意味着“冬天自此开始”,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天地万物蛰伏休整,蓄能积势,以待来年。

立冬在二十四节气里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它不仅是节气,还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古时,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赠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民间则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祭冬神”“吃羊肉”等迎接立冬的习俗,即便时至今日,也有立冬“补冬”“养冬”的说法。在我的北方老家,立冬免不了要正经吃一顿饺子。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意在新旧交替,祈福好运。民谚有曰:“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儿时物质条件差,每年难得吃上几回饺子,故而立冬节的饺子显得弥足珍贵。一大早,母亲就打发父亲去砖厂预支点工钱,去镇上割点肉回来,“挑肉要挑瘦一点的,包饺子才有味。”母亲对出门的父亲说。过后她仍不放心,提着刚从菜窖里掏出来的两个大白萝卜撵出大门外,对着父亲的背影喊:“要跟别人多砍价哟!”

母亲把面和好,放案板上再揉上几个来回,盖着纱布醒面,出门望望村口,再转身回来又开始切葱花,洗萝卜切萝卜丝,等到太阳升上了半空,还不见父亲回来,她就打发姐姐去烧砖窑喊父亲。隔会儿姐姐跑回来说,厂长人不在,父亲一直在那里等着。母亲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解了围裙气呼呼地奔着烧砖窑去了,等我和姐姐紧赶慢赶,还没有到烧砖窑,身材瘦小的父亲已被母亲揪着耳朵拎了出来,后面跟着一群人看热闹,“你真是死脑筋,今天厂长不回来,我们这饺子看来是吃不成了!”

出了烧砖窑不远,就碰到一处肉摊,母亲冲店主打招呼:“拴柱兄弟,今天说好了砖厂给你哥结工钱,可等到这点了厂长还没有回来,这立冬节呀,孩子等着吃饺子呢,嫂子想赊两斤肉回去,等明天你哥拿了工钱还你……”

“嫂子,看你说的,两斤够不……”拴柱叔咧开嘴笑着,一刀下去,两斤二两。

回到家,母亲擀饺子皮,父亲剁肉馅,满屋子“噔噔噔”的剁肉声,随后父亲又把萝卜丝和葱花搅拌进肉馅里,撒进调料,充分搅拌均匀。

然后一家人围坐着小炕桌开始包饺子。母亲继续擀面皮,父亲带着我和姐姐包饺子,父亲手上有劲,包的饺子又大又圆又好看,特别是边缘捏合得紧,不至于下到锅里开了口,姐姐也捏得有模有样,就是总要父亲搭手捏边。我手忙脚乱地到处帮忙,一会儿被姐姐嫌弃地推开,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下炕来,只有父亲看着我的大花脸“嘿嘿”笑着:“要不,你去跟我抱柴火,我们准备生火煮饺子。”

水烧开了,母亲和姐姐的饺子也包好了,父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不断在锅里搅拌,防止饺子粘连,一会儿,胖胖的饺子浮了起来,在沸水中翻滚着,腾起的热气弥散着浓浓的饺子香味……

秋去冬来,时序更替。忙忙碌碌的你,在立冬来临时不妨放慢你的脚步,享受一下静谧的冬日时光,吃上一顿热喷喷的饺子,回味一下家的味道和岁月的馨香。


立冬了


■ 西杨庄

进入十月,农历

寒着一张冰冷的脸迎接立冬

不在这一天断然拒绝

就是把秋天关在门外

或者,委托日夜把黄历平分


冷暖泾渭分明,如同黑和白

秋叶和霜露,一半铺盖

一半滋润大地的心情

而冬雪,好似春雨那样贵如油


澄明冬日的天空,立冬了

没有电闪雷鸣,没有春花秋月

蛰伏的冰冻,像深埋进泥土中的麦种

积蓄着明年疯长的诗章


也是一种清纯的宣言

进入雪花的温暖包裹

播种来春的春暖花开

春光好时嗅草长莺飞

恰恰是立冬的另一份收获

2022-11-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112.html 1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