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新聊城的记录者传播者
——在庆祝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联欢会上的致辞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柳庆发
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是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度节日。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李长萍书记、张百顺市长,向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大家的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些年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目标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宣传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凝聚奋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用心用情用力推出了一批有烟火气、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新闻宣传工作有力推动了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讲出了聊城的好故事,唱出了聊城的好声音。
大家在工作中也是“逆行者”,这些年来,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抗击疫情,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前、深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忠诚和热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大家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不愧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的时代记录者,新时代文明的传播者。
今天是记者节,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就省委书记李干杰提出的“正能量要有大流量”,有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怎样看待我们的职业和我们肩负的责任。单就职业本身来讲,它是一种需求。但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讲,它又承载着不一样的使命,不一样的责任。马克思曾讲过,青年人选择职业要有崇高的敬畏,要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和价值作出贡献。普利策曾说过,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条大船上的“瞭望者”,我们要时刻观察前方的风云变幻和浅滩暗礁。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许多领导人都曾从事新闻工作。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就创办了《湘江评论》。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日报》的情缘最早可以追溯至其少年时期。《人民日报》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还体现在推动实践工作上。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首先就要想到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新闻职业不是一般的职业,它具有公共属性,面对的是公众,是人民大众,传播的是公众信息,影响的是公共价值,维护的是公共秩序。希望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对党忠诚融入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聊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热土,我们应该做什么。聊城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是重情重义的地方。我们生活在这个地方,就要“在聊城、爱聊城、为聊城”。具体来讲,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全市群众的期待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聊城故事、传递好聊城声音。我们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还要宣传好防疫知识,普及法律知识、防诈骗知识,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第三,全媒体时代,怎样保持和重塑我们的竞争优势,怎样增强我们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家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相信,有我们在,有我们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有我们已经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有我们的智慧和创造,我们一定能够重塑优势,在多元的声音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在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找到真相。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好。
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在这里,再一次祝愿同志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