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村歌声声唱振兴

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唱村歌

■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政哲

11月8日,度假区朱老庄镇滨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歌声回荡,热闹非凡。

“沧桑的徒骇河蜿蜒流淌,秀丽的三干渠清澈荡漾;肥沃的红土地厚重芬芳,崭新的大外环笔直通畅,平坦的青兰路延伸远方……产业振兴谋富图强,绿水青山草碧花香;文化繁荣风清气爽,治理有效平安无恙;这是我们的滨海,这是我们的家乡!”现场,质朴的歌词,感人的曲调,唱出了村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今年,这个村庄有了属于自己的歌。

滨海村地处朱老庄镇西南部,北邻青兰高速,西邻徒骇河,下辖高堤口村、新城海村、朱连子村、张大庙村、西红庙村5个自然村,全村935户,共2921人。

走进滨海村,眼前所见正如歌中所唱: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街道横平竖直,两旁草木成行;整修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坐落在村东头。用滨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立水的话说:“俺滨海比一般村庄搞得好,跟村歌关系很大,这都是魏书记的点子,鼓舞人心啊。”

高立水所说的魏书记叫魏墨青,今年36岁,留着短发,干练利索,是市派滨海村第一书记、市政府办公室公文办理科科长。2021年10月,魏墨青来到了滨海村。驻村之初,她便挨家挨户地走访,不但摸清了村情,还跟村民打成了一片。随后,“春风行动”“节至滨海”“滨海之声”等一系列活动在魏墨青的张罗下开展得风生水起。驻村近一年,她已经开展了22期活动。

帮扶困难家庭25户、资助4名在校学生并每季度发放奖学金,建设了1处“希望小屋”,给村民带去了如春风般的温暖;筹划设计滨海村村民活动中心,争取爱心图书1000余册;结合市“暖冬消费季”活动安排,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并为村民发放消费优惠券;邀请市杂技团来到滨海村进行文化惠民专场演出……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村里的新变化,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驻村之初,在村里走访时,魏墨青发现村民们集体意识不强,缺乏凝聚力。于是,喜爱歌舞的她提出,创作一首村歌,以承载乡风文明,寄托乡愁乡情。她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后,执笔创作了歌词,请来市文化馆专业老师谱写曲子,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编曲和演唱录制。

村委会的扩音器、大喇叭等设备老化严重。魏墨青争取社会资金投资,打造了滨海村村民活动中心,第一时间添置了新音响,让村歌在村里唱了起来。

从那以后,滨海村歌开始在村里广泛传唱。村民们哼着曲调精神抖擞,下地的下地,进棚的进棚,上班的上班。耳边有欢快的旋律萦绕,干活不觉得累,效率也高了。

特别是晚饭过后,村歌响起,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活动。最活跃的群体,就是那些既照料着老人孩子,又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年轻妇女们。她们在村里文化公益岗管理员宋书勤的指导下,练声、发音、学唱,回到家再教给家里人,努力让每一位村民都会唱、爱唱。

村歌越唱越响,激发了村里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在愉悦的村歌声中,魏墨青多方筹资,带领大家硬化街道、安装路灯,改造厕所、修缮危房,清理环境、植树造林,优化产业结构、引种经济作物……滨海村歌深入人心,也凝聚人心,为村子注入了活力。

李菲菲是村委会委员,她把村歌设置成自己的手机来电铃声,一天里有多少次电话打进来,她就听多少遍村歌。“我们的村歌不是催人干活,而是给大家补充精神能量。”说话间,村歌响了起来。不用说,是李菲菲的手机有电话打来了。

在她的倡议下,今年,部分村民组建了一支滨海文艺演出队。村里也很支持,立即给她们张罗了全新的服装道具。眼下,她们正在围绕村歌编排舞蹈,让村里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些。

“现在滨海村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孩童,几乎都能哼唱村歌,不但增加了同为滨海人的身份认同感,还让全村的集体意识逐渐凝聚起来。”高立水说,除了创作录制滨海村歌,他们还积极筹备拍摄滨海MV,把滨海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得更嘹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两句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魏墨青表示,作为驻村干部,她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和村民们一起以昂扬的斗志创造更加红火的生活,让乡村更美丽,群众更富裕。

2022-11-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402.html 1 村歌声声唱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