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名能帮群众解决问题的人
——记人民调解员马建新
■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军豪
在阳谷县侨润街道,老马是个“明星”。群众对他的评价是“一杆秤”。大家说:“老马来了,啥事都好说,啥事都好办,咱信他、服他。”
老马叫马建新,是专职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5年,老马已成功调解了近600件纠纷,抚开了紧锁的眉头,打开了尘封的心锁,让愁云消散、掌心相握。
面对大家的称赞,老马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不敢讲真正满足了每一名当事人的需求,也不敢讲说服了每一名当事人,但敢讲的是,我一定用心用情对待每一名当事人。我要做的,就是当一名能帮群众解决问题的人。”
老马有三件宝
在侨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调解工作室设在第一间办公室,“群众来了第一眼就能看到”。门外的车棚里,老马的电动自行车总是停在最外面一排,“这样出去方便”。这辆电动自行车不知道修了多少回,已经看不出什么牌子,却是老马最爱的“坐骑”:“这老伙计没少出力,我专门换了大电瓶,能撑三四天。”
每天上午不到8时,老马就骑上电动自行车来到单位。整理卷宗、确定调解思路、约定调解时间……他闲不下来。靠着这辆电动自行车,老马走遍了侨润街道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11月18日下午,老马到司营家园小区调解纠纷,一进小区,就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这个喊“马哥,到家里喝碗水吧”,那个说“兄弟,有空了一起聊聊天”。现在,老马无论走到哪个小区、哪个村庄,都有人热情地打招呼,比他大的叫他兄弟,比他小的叫他哥,仿佛是一家人。
每天跟随老马的,还有一个用了两年的塑料文件袋。文件袋里,除了调解协议书、民情记录本、印泥、印章,还有一本民法典。老马说:“我文化水平不高,当了人民调解员,更得加强学习。”
“调解纠纷,光靠嘴说不行,还要肚里有货。”老马说。老马说的“货”,就是法律法规。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办公用品,就是一堆学习资料,有空他就学习。每天,不管多忙,他都带着资料回家:“躺在床上,看看书,学习一下知识,对于我来说是最舒服的事。”
一名村民因家庭琐事不赡养父亲,老马去调解时,他还振振有词。老马把法律条文一一读给该村民听,告诉他:“没有任何理由不赡养老人,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是要坐牢的!”看到对方低下了头,老马又说:“知道错了就好,你心里有什么疙瘩跟我说说。”最终,一家人重归于好。
侨润司法所所长范传志说,老马不会说漂亮话,但句句讲法、讲理,这是因为他心中有杆秤。老马说:“当调解员,心里要有一杆公平秤,不偏不向、依法依理。”有次,一个明显存在过错的当事人托人来说情,老马对说情人说:“既然他找到你了,你就劝劝他,这事就等着他让步了。”说情人只好悄声“撤出”,老马也成功调解了纠纷。
老马会好几招
老马不是阳谷人,年轻时在部队服役12年,退役后才来到阳谷,一口夹杂着烟台、潍坊口音的聊城方言,让人听来有种别样的亲切感。
2018年,老马去调解一起纠纷。一听老马开口,一名当事人就说:“你这个外乡人咋来掺和俺本地人的事?”老马回答:“我来阳谷20多年了,喝着阳谷的水,吃着阳谷的粮,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阳谷人,你咋觉得我是外乡人?再说了,你既然觉得本地人亲,为啥这件事这么较真?”老马几句话引得对方笑了起来,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有些矛盾,老马几句话就能化解,也有些矛盾,需要用时间和真情去暖热当事人的心。老马戏言,来到武松的故乡,“得会几招”。
老马爱总结,每天都要把当天调解的纠纷从头梳理一遍,哪里有不足,哪里做得好,他都一一记下来。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老马每年成功调解的家事纠纷有四五十件。一对父子因为盖房子闹得不可开交,儿媳也与婆婆多次争吵,多年“不搭腔”。老马接到调解请求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当事人的邻居、亲戚和村干部,终于摸清了矛盾的根源。“其实就是一句话引发的误会,多年未解成了疙瘩。我就用背对背的方式与父子二人交流,让他们把不好意思说的话说出来,把双方心里的坎给抹平。”最终,父亲向儿子表达了歉意,儿子更是当场号啕大哭,搂住父亲久久不松开。
老马说,矛盾一旦得不到化解,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冲突,要能当当事人的“出气筒”,让他们出出气,也要敢当“孬人”,及时“当头棒喝”。
2021年10月,老马发起成立了以专职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老党员、退役军人为主的“和为贵调解服务队”,重点调解持续时间长、原因复杂的纠纷。一名村民素来霸道,不断“蚕食”相邻村民的耕地,甚至在面对老马时放言:“打听打听村里谁敢惹我!”老马一拍胸脯,厉声说道:“我受街道调委会指派来调解纠纷,你自己不嫌丢脸不要紧,但你侵占他人土地是违法行为,现在退出调解,等待你的就是法律的制裁!”最终,这名村民不仅当即归还了侵占的土地,还如数向对方进行了经济赔偿。后来,老马回访时,一名村民说:“他在村里再也不敢耍无赖了,你真厉害,把他给治住了。”老马说:“治住他的不是我,是法,是理。”
老马把工作中的感悟和心得总结下来,一笔一画写了好几本工作笔记。亲情感化法、就地化解法、换位思考法、多方联合法、冷热相宜法……老马用朴素的语言总结出了“老马调解法”。老马说,这是他调解纠纷的“绝招”。
一对邻居因为两只鹅产生纠纷,老马一听原委:“别着急,让他俩消消气再调解。”没几天,双方自己和好了;
一名群众因为购房与房地产开发商产生纠纷,老马跑了四五个部门,花了两个月把纠纷圆满化解;
……
老马有一腔情
老马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老马胆子很大,“再难的纠纷我也敢调解,一天解决不了跑两天,一个月解决不了跑俩月,不能让纠纷从我手里‘溜’出去”。老马每天都把党员徽章和人民调解徽章戴在胸前,他说,这是他的“后台”,更是他的警钟。“后台”,让他面对歪风邪气时腰杆挺直;警钟,提醒他时刻要公平公正。
老马胆子很小,“别人一夸我我就不得劲儿,生怕哪里做得不好”。有次调解完纠纷,当事人从赔偿款里抽出一沓钱表示感谢。老马指指胸前:“要是收了你的钱,这俩徽章我就没脸戴了。”
老马心肠软。有一老人独居,女儿在国外。得知情况后,老马经常去看望老人,帮着买菜买药。老人住院,他和妻子轮流照顾。老人临终前,有天精神忽然好了起来,拉着老马的手说:“小儿,下辈子你给我当儿,我给你做好吃的,给你买新衣裳。”后来,老人的女儿来到老马家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掏出3万元现金,要感谢老马。老马说:“你要是有心,就喊我一声哥,当哥的照顾咱娘哪能要钱?”
老马不爱钱。曾跟老马一起经商的人说:“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当调解员,一个月能挣多少钱?”老马说,挣钱不多,饿不着也撑不着,但是高兴,“要是为了钱,我也不干这个”。
老马是个“发面酵子”,范传志说,在老马的影响下,同事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有事抢着往前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老马在部队4次立功,曾任所在部队一营一连一排排长。“知道一营一连一排意味着什么吗?尖刀排!战场上第一个冲锋的。”老马竖起大拇指,脸上漾起自豪之情。老马的办公桌上,有个“雷锋式网格员”的荣誉牌匾,这是他唯一摆在案头的荣誉,为的是让雷锋精神时刻激励自己。
老马是个兵,老马是名网格员,老马还是人民调解员,老马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老马说,调解工作连着无数群众,群众心里也有无数个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