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咱的种子种咱的瓜”

魏艳梅查看“花美人”长势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花美人’这个品种太好了,效益可观,比其他甜瓜高很多,今年的毛收入有30多万元。我会继续种这个品种,目前已完成播种,开始出苗,再有1个月左右就能栽瓜了。”11月19日,说起今年种瓜的收获,莘县河店镇小赵庄村的刘彦振十分开心。

如今,“齐鲁西甜瓜产业升级暨新品种研发与转化高效循环项目”正在燕店顺利推进,当地将通过种子工程攻坚行动,提升制种育种核心能力,做到用自己的种子种出自己的瓜。

种子抱在怀里“孵”出芽

从1997年开始,莘县燕店镇西孙庄村魏艳梅将业务重心由甜瓜种植转向种业推广,并于2000年建成镇里首个育苗场。

“一开始,种子买来后,先装到布袋或包在毛巾里,再系到腰上或抱在怀里,这叫‘暖种’;1999年,我开始用电褥子进行催芽,再后来就有了催芽箱;2000年,我培育的品种在种植户中得到推广,种植面积达5000亩。”聊起自己的“种瓜”经历,魏艳梅有说不完的话。

魏艳梅使用的种子来自河北、新疆、吉林等地的科研院所,通过试种筛选出产量高、口感好、品相优的品种。2018年,她又试种了26个品种。2020年5月7日前后,这些瓜长到鸡蛋大小的时候出现“爆点”:其中一个品种长有深绿色的花纹。魏艳梅开始重点关注,28天时,“花瓜”的平均糖度已达12%,30天时再测,周边糖度为15%,中间糖度达17%。

“这是薄皮甜瓜,吃起来脆甜,有上世纪70年代套种瓜的独特口感。外观漂亮,呈高圆形,瓜肉为绿色。空腔小,相对比较重。”魏艳梅为其取名“花美人”,并注册了商标。

“暖棚第一茬瓜在农历3月上市,价格在每公斤15—16元,亩产3000多公斤。拱棚第一茬瓜在‘五一’前后上市,价格在每公斤8—10元,亩产4000—6000公斤。6、7月份是四茬、五茬瓜,价格在每公斤4—5元。”魏艳梅的丈夫魏胜强对“花美人”也是情有独钟。

自己种出的瓜更甜

2021年,刘彦振在河店镇小赵庄村自家承包地里种下“花美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他非常看好“花美人”:“去年种了近2亩,今年种了8亩多,4—7月这一季,毛利润有30万元左右。而之前种的瓜每亩地的收入只有1万多元。所以,明年我就种这一个品种。”

慕名而来的种植户燕店镇前辛张村的李庆国也有此打算。

今年,魏艳梅又试种了20多个品种,虽然还没有发现中意的,但她相信“脱颖而出”的惊喜会不断到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此,莘县大力推进鲁西种苗谷建设,通过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提升制种育种核心能力,种苗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以上。

在此基础上,燕店镇和河北双星种业共同承担完成的“齐鲁西甜瓜产业升级暨新品种研发与转化高效循环项目”今年3月启动,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项目位于燕店镇罗村庄,占地120亩,主要设施包括日光温室、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人工气候室、种子培育室、实验室、保温仓等。

燕店镇人大主席王俊国介绍,该项目明年2月完成,将打造成西甜瓜种子研发、加代、组培、扩繁、杂交一体化的新品种繁育基地,成为山东省第一家集西甜瓜新品种研发、生产、展示、种子检测、种子种苗销售、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高标准、专业化场所。项目实施后,可培育种苗1.5亿株,实现对临县乃至周边地市的瓜果种苗供应覆盖,年研发4—6种新品种,实现对周边瓜果种植市场优良种苗的全年供应,打破目前品种依赖进口的壁垒。

2022-11-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819.html 1 “用咱的种子种咱的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