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不静不闲不冬天
■ 管淑平
时间的脚步轻轻,不知不觉就已迈进了冬的门扉。悄悄地,是先前深秋留下的耳语;悄悄地,是此时初冬迎面而来的告白。秋天,在这端深深地目送。春天,在那头热情地守候。而冬天则刚刚好,不紧不慢,不疾不徐,闲庭信步而来,万物至此变得清透和灵动。冬天,给人留下一段静谧的光阴,是一年四季中难得的一个好季节!
冬天的呓语,藏在了寻常人家的幸福生活里。质朴的农人对冬的感受最为真挚,做一件冬衣,或者是炮制一道冬味儿,便是对这个季节深深的回报。农家小娃,稚嫩的声音中也会唱出一曲冬曲儿,用清丽的声音和心灵的纯粹打磨出这冬日絮语。有人在静静地思考,有人在安心地闲聊,看不出丝毫的忙意。万物在此阶段也进入了冬藏,世界进入了冬眠,思绪也变得慵懒了几分。这个季节适合犒赏自己,一本好书便是最佳奖赏,灵魂的透彻便是最理想的结果。
冬天的清丽,藏在了那雪花的晶莹里。空气中的冷意开始弥漫,雪花在冬天的精心酝酿中开始一天天成形。雪花,是来自天上的调皮的小精灵。然而,对这个小精灵,只能远远地爱怜着,不能接近它,因为手一碰它,它就顿时顽皮起来,化作了手心的水露。每当触碰到雪花的一瞬间,一种冰清玉洁的凉意便从指尖窜入了心里,耐人寻味。
冬天若是少了暖阳的呵护是万万不行的。金灿灿的阳光是对人世最好的恩惠,明媚而洒脱。搬一个小凳,在院里闲闲地坐上大半个上午,保准儿身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暖和的。冬日暖阳的恩泽,最是无私,没有春天的娇媚,没有夏天的热烈,没有秋天的躁动,有的则是一种静静流淌着的温暖。
冬天独有一面的美,当属于山水。山脱掉臃肿的外衣,换了件朴素的冬装,湖水丢掉了缠绵,多了些沉稳,一切都是那么的简约。风呀风,还在如浪子一样飘荡着,鸟在树上的巢中厮磨,鱼在清清的水中游弋……冬啊冬,是个本真的童话世界!
在冬天,种子里的生命也开始蠢蠢欲动,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在这个季节尽情地积蓄着。种子承载了这一年的耕耘,同时也寄托了又一年的希望。它会在那彼岸的春天里,以一种春笋破土般的气势迅速萌发成满园春色。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般地上升,波浪般地前进,种子的使命仿佛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魄力,氤氲成又一个四季的芬芳。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愈发倾听到来自岁月的声音。静谧的冬天,让人吟咏和欣然,让人珍藏和怀念!
一塘残荷听雪声
■ 高玉霞
雪一落,就急着去看荷。冬天的荷,是枯老的荷,是禅意的荷,是属于中年的荷。
看荷,是该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驻足,去静默,去膜拜的。一个人静静地面对着满塘的荷,耳朵里除了风声,就是雪声。荷是无声的,是寂静的,是萧索的。
曾经荷花是如此的美丽,碧盘粉碗,青衫红袖,荷绽绿伞,半开半合,有着超凡脱俗的绝美气韵!多少人为了荷花,远道而来,他们站在廊前拍荷,与荷合影,把目光久久地在荷的身上停留。夕光濡染,荷香阵阵。每一个人的心都因为荷花的盛开,变得轻盈,无尘。记得盛夏来看荷花,我是特意着了绿裙的,仿佛只有一身绿色的衣裙,才配得上高洁的荷花。
而如今,满塘的荷,却没有了人影。他们许是来看过荷的,只是,对满塘的荷,实在提不起太多的兴致,他们只在荷塘附近,丢了雪球,为漫天飞舞的雪花而欢愉着,热闹着,却没有人觉得,雪也是为荷而来。
雪来了,荷花那褶皱的褐色裙摆,那低垂到河心里的莲蓬,那枯萎的荷的一切,都得到了洗礼与升华。荷出淤泥而不染,每一朵盛开的荷花,都有着一颗自由的灵魂,它们不属于荷塘,也不属于人间。雪从天上来,雪是云的化身。当一朵枯萎的荷花,顶着一朵素白的残雪,我总觉得荷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灵魂,荷的灵魂,是属于天上的。
天上的荷,落在人间,只为了净化人的心灵。
无端地,站在满塘的枯荷残雪面前,我的心会隐隐地疼痛,仿佛遇到了一个懂我的人,他倾听了我的心里话,抚慰了我的忧伤,摒除掉尘世的一切喧嚣杂念。雪簌簌地落,满塘枯萎的荷叶,半舒半残,黢黑的莲蓬,高高低低,影影绰绰,没有了荷花的陪衬,荷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骨。它们在雪中,或立或斜或倒或损,如披蓑戴笠的白头老翁,纤弱亭瘠、龙钟虬结,静默雪中,独钓一塘冬色。“红消绿减立斜阳,瘦叶枯蓬雪里藏”,此时的荷已毁了身形,没了盛开时的风华,可是,这样的荷,这样残而不颓,败而不倒的荷,却直击人的灵魂。风萧萧,雪漠漠,满塘孤寂,满塘萧索。那一刻,才顿悟,残荷是风刀霜剑后的涅槃,是风雪重压下的无我,是香消玉殒后灵魂的飞升。
雪中荷,是古意的碎瓷,每一片残骸都不容亵渎;雪中荷,是未磨的璞玉,每一处石料都不容忽视;雪中荷,是半卷的残书,每一个文字都不容略读。
雪中荷,是中年的荷。只有人到中年才能读懂荷,读懂人生经过磨砺后的旷达与凛然,像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像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像三毛“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雪花簌簌,枯草静默着,荷塘静默着,残荷也静默着。站在这满塘的枯荷面前,个人的悲喜情绪,已全部消散,忘却。在残荷面前,一个个铁骨铮铮的身影,向我走来,他们是“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心无旁骛,对画作执着一生,刻苦铭研;是“敢为天下先”的裴艳玲,一场《夜奔》,气吞山河,高亢嘹亮,行云流水;是被称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一生都在研究和写作,忘记了白天、黑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他们都是荷,都具有荷的柔情,荷的傲骨,荷的绝美。
那天离开时,我频频回首,在风雪中,我仿佛看到一颗颗洁美的灵魂,在满塘的冰雪中舞动,升华,散发着阵阵幽香,灼灼盛开,穿过千年的时光长廊,一步步走向远方。
忆雪
■ 刘雪芳
虽然已经是冬天了,可我所在的南方并不冷,到现在也没有下过一场雪,便不由得又想起儿时记忆里的雪——
儿时的冬天常常下雪,而且下得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漫天都是洁白的雪花,走在雪中眼睛都睁不开,鹅毛般大,美得惊人,我也没好好欣赏过,也许下得太多,也许那时没有那份心境,或者根本就不懂!如今,人到中年有了如此雅兴,很想赏雪,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雪,终究是来了。
清晨,一觉醒来,睁开眼发现窗外透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纷纷,覆盖庭庭深院,无瑕美景。来到小院,雪,手舞足蹈地跳着舞,轻盈、飘逸,偶尔转个圈慢慢落下,落在地上,院墙上、花草上、对面的屋顶上。平时小鸟聚会的屋顶此时空荡荡,有的是白雪皑皑。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雪落在我的那盆梅花上,枝头正弯着腰身,梅花依然绽放,开得更妖娆。
宋人卢梅坡写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赏雪,便想起与雪有关的诗,也有着诗人般的心境,诗意如雪花飞落。
小院被雪包围,我在雪中伫立,寒气袭人,却又温暧所有。
院里的几棵竹,如此挺拔,雪落在上面,竹子成了花竹,绿里透着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些干枯的藤枝落满雪花,似乎藤也复活了,看上去细瘦细瘦却也美得惊人。
雪,就这样飞,看着看着,我的眼花了,似乎看见奶奶怀里兜着一缸饭走在雪地里,为儿时的我送午饭,那条上学的路曾留下奶奶多少足迹,她冒过寒风雨雪,顶过烈日酷暑,为我送伞、为我送鞋,还背过我瘦小的身体。想着想着,突然一团雪从屋檐落下,惊了我,我的眼里像掉进了雪花,湿湿的。
雪,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像棉花、像芦花、像鹅毛,一阵阵芬芳,沁人心脾,我陶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空气变得温柔,仿佛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一刻,我心中温暖的旋律缓缓升起,幸福洋溢。
雪,像是一位天使,美化人间,让大地穿上洁白的婚纱,浪漫、妩媚。
雪,像极了童年,纯真,让人喜欢。赏雪,又一次让我回到童年,又一次让我的心灵升华。
冬日恋歌
■ 宋海平
我把春、夏、秋的果实一并回收
在飘雪的冬季慢慢享用
多情的土地卸下一身的繁重
修整、休息,聚集元气
缥缈游离的雾仙子
似薄纱如云彩
与它零距离接触
仿佛置身于仙境
暂离世间的喧嚣与疲乏
过滤一身的浮沉
安神静心
雾褪去
天空苍茫低矮
我纵情奔跑
感受大地跳动的脉搏和均匀的呼吸
氧、硅、铝、铁、镁、锌……是它的营养剂
我的灵魂和血液渗入这片多情的黄土地
精灵般的雪花簌簌飘落
自由旋转
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欢快地跳着舞曲
在窗棂驻足停留
素颜素衣
似白绒绒的蝴蝶
闪着珍珠般的光辉
室内炉火正旺
心空升起了七彩的光线
果、茶、奶、酒、蔬……
红茶氤氲,酒香飘逸
四季美味交织
晚来天欲雪
与友举杯共盏
酣畅淋漓
醉在飞雪飘舞的时空里
静待雪花盛开
■ 柳凤春
小雪在即,期待雪花盛开的心情更迫切了,小雪一次次娇羞地姗姗来迟,让我这个曾在北疆工作十多年的人更加憧憬漫天飘雪的素白世界。
天不下雪是缺憾,雪要下大也麻烦。雪花飞舞或多或少给生活带来不便,上班族自驾或乘公交都有烦恼,笛声嘈杂此起彼伏,双闪灯忽红忽白,车辆如蜗牛一般徐徐前行,心里虽想一脚油门加速前进,但心情再急,身也得等。但是雪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乐趣,徒步雪上才能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听着很是减压,兴致来了还可以滑上一段。雪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颂赞美,有关雪的诗词也比比皆是,雪丰满了风雨云雾霞霜交加的交响曲,让一年四季时节分明,更富诗情画意。
下雪,有时就是不管人们的顺意与否。拖拽住快节奏、强压力、高强度下匆匆的步履,让人无可奈何地放慢节奏,听听雪花这个大自然精灵飘落时簌簌的声音,看看雪地上大小不一的脚印,欣赏雪中景致的神秘,感受雪落的意趣之美。高楼林立的城市,亦或平房梯次的乡村,久居水泥笼的人向往了解自然静谧的力量,找找堆雪人的意境。乡村的大人害怕雪压坏蔬菜大棚而彻夜难眠,而孩子却说下雪就能滚雪球、打雪仗。办公室一族也可以借此暂放手头之事,凝思桌前,念诗在心,举目眺望窗外,感受一下《沁园春·雪》的意境。
雪充当了媒介,让人思雪心切、望雪生情、触雪即凉,回忆童年的雪趣,寻找质朴简单的纯真平淡。在汽车飞奔、电车疾驰的今天,雪让人感受生活的慢动作。六角蕾丝边的雪花,晶莹透亮的雪片,状如米粒般的雪粒,轮番如天女散花般洋洋洒洒纵情飘落,平等无私的雪花,不管富庶的别墅还是柴扉茅屋,都不偏不向均等地降落,当然也没有人为此而走门子拉关系,让自己屋顶上多飘几层雪花,即使交通再发达、通信再先进,估计也没有谁能信手做到。飞雪飘落的那一刻,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还是吵得不可开交的恋人,抑或是厌倦了生活打算去远方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窗外,感受到生活原本应和雪一样洁白无瑕、晶透闪光,而收拢心性、珍惜当下。每个人的生活初始都是雪白的,只是随着物欲与浮躁的夹杂,才这山望着那山高,过起了高仿版的生活,雪让我们重回原点,再重拾信心与希望,激情满怀、干劲满格,昂首挺胸向前方。
昔日花如雪,今朝雪似花。冬天只有寒风的凛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纵情挥洒诗意的浪漫雪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社会生产物质匮乏年代里庄稼人的向往,在我们倾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之时,又有几个人不期待雪花盛开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