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高校“牵手” 产业与科研“联姻”
聊城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今年9月,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重庆大学、聊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写的一项针对高端供水管材(ABR管)的产品标准,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这家位于阳谷的民营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其中有什么秘诀?“这得益于我们公司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深度合作。”11月21日,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渠表示,针对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冬季低温脆性、抗冲击性能差等问题,公司联合长江学者、重庆大学教授胡少伟研发出适用于城镇供水的耐低温丙烯酸酯共混聚氯乙烯管材(ABR管),得到了产业上下游客户的广泛关注。
潘福渠介绍,东信塑胶通过建设研发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今年开展了聚氯乙烯大口径管道、新型供水管道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培育引进6名博士、6名硕士,带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增长10%。ABR新型供水管道申请专利1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
这是我市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我市通过研发机构“有效覆盖”,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鼓励高校院所将先进适用技术引入企业研发机构进行转化。
2021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全覆盖行动,选聘133名高层次人才到125家科技型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2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0余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7亿余元,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支撑薄弱等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弥补人才与技术短板。我市打破以往引才标准,探索出“3344”特色引才模式,积极引进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创新管理的“即用型”科技人才。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要求,链接优势企业与科创资源,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达到“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实施一个高端项目、带起一个新兴产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