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守望者”的一天
■ 本报记者 王文轩
“同志们,孩子们要上网课,核酸检测让孩子们先做,麻烦请大家主动把位置让出来,谢谢大家。”“大家不要聚集,要间隔至少一米,谢谢大家的配合。”11月22日6:00,天还未亮,东昌府区新区街道板桥社区书记葛卫庆拿着喇叭反复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喊话。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葛卫庆和他的同事们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您好,我们是板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请问您家有几口人,家里有没有外地返聊人员,有没有发烧人员……”这些话是社区工作人员最近说得最多的话,每天要重复几百次。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板桥社区的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一起对辖区内的常驻、返聊人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监测发热人员体温,不厌其烦地做好防疫宣传。“经常就是一天一顿饭,一天下来嘴唇干裂,双脚肿痛都是常有的事,现在大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坐下来喝口水。”葛卫庆说。
中午12:30,刚刚准备就餐的葛卫庆接到上级部门的信息推送,辖区内有两户居民需要居家隔离。“上门安装门磁和封控提示条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对群众的情绪安抚一定要做到位。”这是葛卫庆每次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前都要开的“碰头会”。“群众被封控在家,可能会焦虑、不安甚至恐慌,我们上门做封控工作的同时,要对群众进行心理辅导,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工作人员准备出发的时候,葛卫庆仍在反复叮嘱。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难很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葛卫庆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形势下,社区人力不足,网格员与志愿者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需要,让物业的同志们协助我们在各小区群里发一下通知,就有很多志愿者报名参加社区工作,为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本轮疫情发生后,家住板桥社区莲湖新城小区的霍春燕第一时间去社区报到,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信息采集、秩序维护、测量体温、帮扶群众等志愿服务。下午4时,霍春燕正通过电话寻找帮手,“老胡,如果工作不忙过来一起做志愿者。”“永宾,你有时间嘛,跟我一起做志愿者吧,来一起帮忙。”一通电话便叫来了自己的朋友,一呼百应,临时组建的志愿者们迅速集结,肩负起许多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每逢一场活干完,听到社区有新的任务安排,来不及休息的他们,又转身前往下一个服务点位。
社区群众的配合程度其实远超葛卫庆的想象。记者跟随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上门给封控人员做核酸时看到,多数群众对工作人员满怀感激,有些人还开玩笑舒缓工作人员的情绪。“这种相互之间的关心,在疫情防控的大形势下,显得尤其珍贵。”葛卫庆说。
“我们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作为社区的一分子,我们的责任就是社区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让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19时,葛卫庆说完,搬起手里的保供物资,又开始了夜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