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扎实做好“双统筹”
■ 本报评论员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扎实做好“双统筹”,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信心,以自信鼓昂扬之气,以自强聚奋进之力。当前是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收尾的关键期,也是谋划明年工作的黄金期,既是“冲刺”,又是“起跑”。在承上启下的重要关口,更需要直面困难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确保今年圆满收官,实现明年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和全国各地一样,我市遭遇多重困难挑战,矛盾问题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事到万难须放胆。以前常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少不了,意思是要少说成绩,多说问题。但现在这个话要反过来,要多说成绩,少说困难;多说主观,少说客观。我们不是不重视困难,而是更加需要坚定信心。如果困难当道、乌云压顶,那还何谈发展?困难不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不光我们有,全国各地都有。对于困难和问题,在战略上要轻视,战术上要重视。
前三季度,我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在困难和压力下,仍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前三季度,全市GDP预计增长4.3%,比上半年加快了0.5个百分点,36项基础指标中,有13项比上半年实现位次前移。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两项指标均实现位次前移,进出口更是连续三个月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长。可以说,我们进的速度越来越快、稳的支撑越来越强、新的动能越来越足,在宏观经济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我们知重负重、加压奋进,取得不俗的战绩,非常难能可贵。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回望走过的路,成绩有目共睹,大家切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因一时一地之困难而止步不前。把眼光放远,我们会在全国、全省大坐标中发现更多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将激励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聊城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重要通道。随着济郑高铁、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聊城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我市的交通发展格局将实现划时代跃升,贯通东西、联结南北、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我市全面融入全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桥头堡、人流物流信息流交融集散枢纽城市的步伐会越走越快。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对聊城来讲,这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中心任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不能把它看小了、看窄了、看低了。我们要抢抓机遇,借助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用足用好政策,加快聊城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
聊城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一独特资源禀赋和战略地位,一体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战略在聊城落实落地,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打造产业更兴旺、城乡更协调、生态更美丽、文化更繁荣、人民更幸福的“两河明珠”城市,在全省先行区建设中谱写出绚丽的聊城篇章。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2022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20多天了,我们必须拿出决战的气势、保持大干的状态,以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尽锐出战、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全年精彩”的聊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