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 非遗保护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我和朋友第一次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感觉非常神奇,以后将邀请更多外国朋友来体验中国文化的奥秘。”12月6日,来自美国的杜简宁说。

大运河不仅赋予东昌府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美誉,也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道口铺街道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道口铺街道现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3项、市级9项,是远近闻名的非遗文化小镇,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荣誉称号。辖区内传统工艺东昌木版年画、东昌铜铸、东昌毛笔、东昌澄泥令人赞叹,文艺项目竹马舞、花杆舞独具魅力。

“东昌木版年画始于明代,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6代。现在木版年画在市场上依然很受欢迎。”今年72岁的省级传承人郭春奎告诉记者,自己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传承推广东昌木版年画技艺,如今每年慕名到其工作室参观制作工艺的人员超过2万余人次。

马先明是省级非遗项目东昌铜铸雕刻传承人,他和团队复原了故宫几近绝迹的宫廷制作技艺,将钟表制作过程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数十万粉丝,钟表及其周边产品线上销售火爆,创造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东昌府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目标,以资源普查、名录建设、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稳步推进非遗各项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东昌葫芦雕刻、东昌木版年画),省级13项,市级32项,区级73项;共有各级非遗保护传承人233名。同时,东昌府区积极开办非遗传习所,开设非遗大课堂,建设非遗博物馆和非遗传承基地,举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全区现建有各类非遗博物馆6处、传习基地1处、传习所10处。

2022-12-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648.html 1 东昌府区 非遗保护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