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学习孔繁森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 杨士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孔繁森同志一生做到了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学习孔繁森精神,首先就是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境界,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孔繁森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学习孔繁森精神,干部才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像孔繁森那样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就会私心杂念丛生。

孔繁森同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他把生命和智慧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用生命守护那片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之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他两次进藏,奋斗十年,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写在西藏发展的征程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的关键时刻、人生重大选择上,大爱无疆,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国家,毫不犹豫为党分忧、以身许党报国。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和孔繁森同志相比,是否有对于祖国、对于家乡、对于工作、对于群众的满腔热血和情怀,从而坚定信仰、亲近群众、为民请命、实事求是?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众有困难,我们不应逃避,而要积极去解决;有任务来了,我们不应推脱,而要千方百计去完成;群众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发生了灾难,我们要勇往直前,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学习孔繁森同志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展现和谱写共产党人崇高品德,这就是共产党人最大的价值、最美的形象。

新的征程上,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学习孔繁森精神,要更加坚定对真理的信仰、对信念的执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学习孔繁森精神,争做坚定信仰信念的模范。他听从组织安排,援藏十年,坚持真理、对党忠诚、不怕牺牲、赤诚为民,生动诠释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特别是他一生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充分体现了信念坚定、为国尽忠的高尚品格,为西藏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学习孔繁森精神,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从孔繁森精神中,我们能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以孔繁森为榜样,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者为聊城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本文系2022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编号:NDZD2022063)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 王红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传统发扬好,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好,使红色文化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

精心打造企业红色文化基地。民营企业要积极对接属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做细抓实。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当地的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坡里暴动旧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党员前往参观学习,使其切身体验红色文化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通过参观学习,使企业党员自觉地把红色文化传统与企业自身发展相融合,把红色文化精髓与企业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与蓬勃生机。

着力搭建企业红色文化平台。网络新媒体时代为企业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便捷与高效。一方面,民营企业要积极利用已有的平台资源推动党建工作,如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红色网站等平台都是很好的党建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和鞭策企业党员通过上述平台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积极打造自己的红色文化网站、红色资源微信公众号以及红色官方微博等平台,把红色文化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融合,促进党员思想境界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和新鲜活力。

积极建设企业红色活动场所。新时代民营企业应在公司财力许可范围之内,积极建设各种红色文化活动场所,如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员工阅览室、企业发展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宣传栏和党建文化长廊等,通过开展多彩党建团建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另外,企业党组织还应积极引导企业员工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节假日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贫困职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使员工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企业文化、提升思想境界,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开创新局面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总之,红色文化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之中,有助于引领企业积极、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红色文化融入民营企业党建研究(R20WD29)、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研究(R20WD32)〕


推进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 武雪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中,又发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的号召。这些都表明,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需要从宣传引导、责任担当、行为规范等方面谋篇布局,落地见效。

加强宣传,凝聚共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做到生态文明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宣传报道,探索、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模式,曝光背离和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行为。拓宽宣传渠道,除利用好城乡广播、电视、标语等传统宣传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将宣传内容渗透到社交媒体平台、移动App、H5动态网页等,实现全媒体、全覆盖。提高宣传效果,通过短视频、动漫、宣传画、知识竞赛等更加丰富、新颖的形式,增强宣传内容的可读性和民众接受度,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重要转变。

强化责任,担当作为。提升公众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群众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付诸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责任感。明确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中的职责义务,让公职人员成为行动的倡导者、监督者和践行者。调动科研院所和环保企业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行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鼓励组建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绿化美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法有序参与监督、举报和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等。

制定规范,塑造行为。制定完善公众在不同场景下的个人行为规范,塑造公众的环境行为。在家庭,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使用低碳节能环保产品;倡导文明卫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配合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等。在公共场所,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维护旅游区景点的环境卫生以及基础设施;关注动植物和生态栖息地保护。在应对环境和自然灾害方面,完善公众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规范。在公众消费行为方面,反对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反对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攀比之风,崇尚合理适度的生活方式。(作者为聊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


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现状研究


■ 刘爱萍 张莎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非遗得到有效传承、当代传承、代代传承,我市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建立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四级名录,形成了以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工坊、非遗传习所、非遗研究基地和教育传承实践基地为主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但是,在相关工作具体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进一步厘清思路、聚焦重点、扎实推进。

我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传承队伍老龄化严重。传统表演类非遗项目面临着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青黄不接、演出市场极度萎缩的困境;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后继乏人、创新性成果转化不理想的困境,许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处于濒危的境地。

近年来,国家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根据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终考核情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0000元补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可以获得6000元补助。我市用于非遗保护的资金,既要统筹安排各种传承活动,还要兼顾非遗保护日常工作的开展,虽然也涉及对传承人的扶持,但是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法确保其各项延伸工作全面展开。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保护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加大非遗经费投入势在必行。

为让非遗得到有序发展,除了政府层面的资金政策扶持,对于传承队伍老龄化严重的非遗项目,要确保其传承人在抢救性拍摄和记录之前处于良好的生存状态,尽量将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落实到人,改善老艺人的生活环境;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要引导非遗传承人打开思路,实现传统非遗项目的创新性成果转化,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系统培训,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知识水平及格局,让非遗项目与时俱进,实现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挖掘自身存在的经济价值;对于传统表演类非遗项目,需要政府搭建平台,改善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借助院校及社会力量提供更多艺术创作上的学术支持,激发年轻一代的学习兴趣,使濒危的传统剧目重焕活力。

此外,要让非遗通过“非遗+文创”“非遗+会展”“非遗+研学”“非遗+特色街区”等时尚、新潮、有趣的活态传承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给非遗传承人更广阔、更高水平的展示舞台,以更好地传播非遗概念,弘扬非遗技艺,激发文创产业活力,促进传统文化传播。(作者单位:聊城市文化馆,本文系2022年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2055)


深刻认识把握“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


■ 赵芬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新告诫新嘱托。新征程上,“三个务必”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遵循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导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具有重大意义。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的深刻总结

“三个务必”在理论根基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务必”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将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艰苦奋斗永向前。同时,“三个务必”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依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了现在的伟大成就。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只有精神百倍地直面挑战敢于斗争才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就越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进京“赶考”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既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坚持,也是对“两个务必”的升华和发展。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

现实逻辑:新征程上更好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新征程是一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伟大远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义无反顾肩负起的历史重任。当前,世界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只有做到“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斗争本领,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作者单位:临清市委党校)


沂蒙红色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窦连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研究阐释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红色歌曲的孕育传承

具有中国革命红色印记的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大文化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革命实践,是沂蒙红色文化能够生根开花、茁壮成长的思想物质基础,植根于红色文化沃土中的沂蒙精神,也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沂蒙这片沃土上,形成了有关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方面的大批音乐作品,特别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红色歌曲,广为传唱,充分发挥了培根铸魂的立德树人作用。如民歌《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沂蒙山》等优秀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沂蒙红色文化,也体现了新时代的沂蒙精神形象。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和教育学生形成更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文化中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意识,有助于学生创作或演奏情感更强烈、更丰富的艺术作品。

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高校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逐步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专业人才。将红色文化精神渗透到高校音乐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使音乐作品更具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沂蒙红色文化中的音乐资源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

在具体教学课程中注重发挥红色音乐旋律的启迪作用。《沂蒙山小调》《绣荷包》《沂蒙颂》等红色歌曲旋律优美,乡土气息浓厚,在《歌曲写作与分析》课堂教学中使用,通过模仿、练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历史文化教育。以沂蒙红色歌曲为素材,在《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歌曲写作与分析》等教学过程中,讲授红色歌曲的历史意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学涵养,有助于学生创作出富有新时代特色的音乐。

在音乐素材使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将沂蒙地区红色歌曲旋律,按照现代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以分析,不但可以很好掌握作品的音乐形象性,还可以把歌曲的地方文化特点运用在自己的作曲当中,对于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声乐表演都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

沂蒙红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传统的继承与沉淀,表现了强大的宽容性,她面向未来,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纽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培根育魂作用,必将在持续深入的研究与运用中焕发更加灿烂的时代光彩。(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文系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2170)

2022-12-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838.html 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