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市两会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奏响“制造业强市”最强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亮点工作回眸

2022年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行业专场活动

调研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极景门窗柔性定制智能生产线

中通客车生产线

全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暨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会议举行

■ 岳耀军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定盘星”。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挑战,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聚焦“制造业强市”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企业、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扎实推进“链长制”

产业竞争优势凸显


今年10月26日,省级重大项目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一期20万吨工程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各项指标优良,达到聚碳级双酚A标准。

作为聚碳酸酯装置的上游延伸项目,该工程运行工艺省去造粒、包装、储运等环节,产品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下游装置使用,保证了最终产品聚碳酸酯的质量稳定。该项目的投产,进一步丰富了鲁西集团产业链,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聚碳酸酯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营业收入28亿元,利税3.8亿元。

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仅仅是我市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聚焦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产业,梳理了20条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领航型”企业,“一链一策”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我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技改,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166个,突出产业链技改项目要素保障,建立定期会商、问题解决、督导通报等工作制度,加大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统筹力度,形成上下贯通、市县联动工作格局。

当前全市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产业链条更具竞争力。分产业组织专场对接活动,争取承办中国鲁酒论坛、省新材料大会、产业链融链固链等省级以上高质量产业对接活动16场。绿色化工产业实现利润79.71亿元,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8.1%。

——产业集群更具引领力。东阿县(阿胶)、冠县(钢板延链绿色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5个,总量列全省第2);精品钢薄板和钢管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企业梯队更具支撑力。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0家(新增数量是去年的3倍);国家级单项冠军2家、省级23家(数量较去年翻番)。嘉华生物、一诺生物质、金蔡伦纸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


启动助企远航行动

服务生态逐步优化


不久前,给中通客车供应零部件的汇隆厂区由于疫情原因生产受阻,导致中通客车零部件断供,企业一度面临停产困局。

“了解情况后,我们及时向市工信局汇报,在其协调帮助下,29名中通员工身穿防护服由专车送至厂区进行生产,化解了企业零部件断供风险。”驻企专员、开发区统计处处长牛哲敏介绍。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1月实现产值环比增长55.82%,产值累计增长27.16%。

胡军是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调研员,也是市派驻华泰化工的助企远航服务专员。到企业后,他主要负责宣传解读政策,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月20日到企业报到后,我和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为企业发展出一份力。”胡军进驻华泰后迅速进入“角色”,为公司申报省级质量标杆企业一事奔波忙碌。

为加快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今年6月,我市启动实施干部助企远航行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遴选200家“远航”企业,组建由市县两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助企远航工作组,选派200名懂企业、通产业、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担任助企远航服务专员,按照“党建+发展+安全”的任务要求,“一对一”为企业服务,做到企业情况“一口清”,对企业反映问题“一包到底”。

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倾听企业家呼声,了解实际困难,现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县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助企服务专员通过巡链诊链、走访调研、集中征集等方式,解决企业问题诉求285个。对涉及制造业的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收集整理,编印《政策服务指南》,通过助企专员送上门、官方网站开设专栏、微信公众号推送、持续开展政策宣贯活动等提高知晓度。

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方案》《聊城市中小企业“育苗扶壮”梯度培育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聊城市优质企业“热带雨林”三年培育计划》。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提升专题培训和研讨会44场,参与企业720家次。专家志愿服务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优秀成果案例,并在全国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会暨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全省唯一)。开展政策解读、对标学习、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100余期,人才引用育留典型经验在全省作交流发言。开展首届“聊城企业家日”活动,选树表彰101位优秀企业家,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浓厚氛围。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工信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全市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2022年,全市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聊城市2022年度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鑫华特钢冶炼装置全部拆除,钢铁产能全部转移退出,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全市共淘汰23家企业的251台(套)落后设备。

——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一县一策”“一园一策”,率先完成沿黄重点地区技改要素对接。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库,“政策+资金+服务”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争取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项目60个、省技改“专项贷”储备库项目14个,争取省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补助资金518万元。1—11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6.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9.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绿色工厂,7家企业成功认定省级绿色工厂。推动企业低碳发展,信发集团碳排放权交易额7.43亿元,占全国总交易额的9.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除赤泥外)达到98%以上,市工信局获评“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质量标杆6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工业设计中心18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认定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6家,数量较去年翻一番;6个产品列入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产品名单,11个产品列入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个创新成果入选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全省第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疫情严重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今年我市工业稳中有进。截至11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74家,较去年新增100家;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制造业支撑作用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踏上新征程,市工信局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决扛起制造业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努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工信力量!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2022-12-28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亮点工作回眸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3506.html 1 奏响“制造业强市”最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