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和“敢干”中彰显国企担当
——东元公司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林晨
历史见证壮阔行程,时间镌刻坚实步伐。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聊城市东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元公司)的发展成就,可谓光彩夺目:公司51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并在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评估中被评为A级;被省国资委列入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名单;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净利润47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93.2%……这是聊城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东元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着力打好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通过大力实施八大攻坚突破行动,推动制造业能级大提升、产业生态更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强劲,为实现建设“六个新聊城”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唯有“创新”和“敢干”,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近年来,作为完全市场化的市属国有企业,东元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造业强市决策部署,坚守“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与创新发展”的宗旨使命,坚持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聚焦资产管理、现代物流贸易、医养健康三大主业,围绕中小微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运营资金不足、外贸能力偏弱等主要问题,创新经营路子,迈出改革步伐,以国企“敢干”的责任担当助力聊城中小微企业成长,为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澎湃动能。
积极输血造血
为企业持续带来“源头活水”
一缕阳光,可以温暖数九寒冬。
“如果不是东元公司的帮助,或许我们可能真过不去这个难关了。”“关键时刻,国企的责任担当让我们深受感动。”……对深陷困境的企业来说,东元公司如同黎明前的曙光、寒冬里的暖阳。
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愈发困难,导致债务风险不断蔓延。关键时刻,东元公司的输血造血,让深陷困境的企业看到了前景和希望。
我市某高温冶金公司主营产品为镁碳砖、铝镁碳砖等,市场前景良好,但企业跨行投资未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导致主营业务资金紧张,出现多笔债务逾期,严重影响原材料采购、订单交付,企业被迫停工、停产。鉴于该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强,主营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产能利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东元公司为其制定了“重组+债权投资”方案:一是对企业主营业务进行重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通过出租、出售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资产,帮助企业制定应诉方案,与债权人谈判和解,减轻企业偿债压力;二是对企业开展托管经营,通过债权投资方式导入资金,成立合伙企业,由企业方、投资方共同对原公司主营业务进行债权投资。经过一系列救助措施,目前该企业已正常经营,订单量正稳步上升。
作为国有企业,东元公司切实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要纽带作用,积极整合有效资源,力保陷入困境但有经营价值的企业活下来,并为其争取整体利益最大化,把损失降到最小。面对中小微企业债务风险危机,东元公司按照“重组托管三原则”,精准筛选“陷入困境但有经营价值”的企业,一企一策进行顶层战略设计,提供“风险隔离+托管经营+重组整合”一站式系统服务,三管齐下力保企业“活下来”。截至11月底,东元公司累计开展重组托管业务9户,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近22亿元,保护营业收入23亿元,稳定职工就业3200余人;正在推进3户,涉及债务10亿元,保护营业收入12亿元。
一站式服务
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
外贸能力偏弱、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偏弱……当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东元公司切实发挥国企信用优势,以控制货物和资金对接为业务核心,克服艰难险阻,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为金融机构嵌入供应链管理提供数字化风控保障,真正实现货物和资金无缝对接。同时,公司发挥国企核心带动作用,打造本地具有公信力、资金实力和专业能力的外综服平台,以助力中小微企业提升外贸业务能力,促进数据回流,即以为企业提供数字化金融风控保障和降本、提质、增效等增值服务为目标,努力打造以数字化赋能的前端供应链管理和后端新型外贸管理服务系统,真正为企业纾难解困。
临清某轴承生产企业,主要从事深沟球轴承产品以及非标轴承产品定制开发业务,国际外贸业务是其重要的订单来源,但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外贸业务拓展不畅,原材料采购成本较高,生产和发货周期不稳定,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持续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快速发展。今年初,东元公司积极与该轴承企业接洽,在开展供应链集采业务基础上,为其提供仓储物流、通关、出口退税、信保融资等一站式全方位外贸综合服务。合作初期即达到良好效果,第一个月即新增外贸收入500余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由去年的1.2亿元提至2亿元。
一站式服务,还体现在助企顺利“出海”上。今年5月,作为东元公司全资子公司的东元物产公司,在“一带一路”(非洲)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山东专场)上与山东新腾威进出口公司签署公共海外仓合作协议,并完成跨境电商海关备案,实现了一站式数字化报关。截至11月底,公司现代物流贸易业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同比增长83.86%。
科技赋能
助“聊城制造”挺起脊梁
产业智能化、集群化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
目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各类产业集群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散”——产业发展松散,缺乏系统规划引领;“弱”——研发能力薄弱,缺乏关键技术支持;“低”——产业处于低端,缺乏核心企业带动,面临着极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助力制造业发展,是东元公司的国企担当。针对以上问题,东元公司发挥国企引领作用,以生产线数字孪生技术管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改造为抓手,创新产学研合作,以数字改造、科技助力聊城制造业挺起脊梁,让各产业链“盛开新花”。
公司以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数字孪生管控技术应用为切入点,联合聊城大学、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鲁晟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山东东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助力制造业在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工艺优化、计划调度、设备运维、管理决策等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山东东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后,正在以轴承产业为突破点,以解放劳动力、提“智”增效、节能降耗为导向,依托数字孪生管控技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进而提高聊城制造产业特别是轴承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立足东阿阿胶、阿华医疗科技、阿华医药材料、华润聊城医药等基础资源,东元公司抓住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以“小投资、大整合”的轻资产运营思路,打造医养健康业务整合运营平台,助推核心企业向价值链高端上移,增强核心龙头企业带动力和辐射力,促进聊城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末,东元公司将力争年投资收益3000万元,推荐上市企业1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东元公司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肩负起国企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开放合作,全面提升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全方位塑造企业竞争优势,为“六个新聊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