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的新变化

“口袋公园”内的健身器材。 乔红霞 摄

编者按  一年来,聊城发生了许多变化——道路更加通畅了、小区更加整洁了、停车更加方便了……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所做出的努力,也是一座城和城中人的双向奔赴。

新年伊始,本报推出“我家门口的新变化”专栏,介绍聊城这一年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改变,从小角度切入大主题,用小故事记录新时代,以小人物的经历见证城市变迁、幸福生活。


“口袋公园” 打造城市方寸之美


■ 乔红霞


我家住在市区北部一隅。自去年起,小区外围重新规划了居民娱乐区,美其名曰“口袋公园”,各种绿植相继安家落户,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还有蘑菇状的休息亭供人小憩。晚饭后,漫步在公园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月光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地上树影婆娑,偶有行驶的车灯闪过,倏地便消失在夜色中……“口袋公园”犹如城市建设点睛之笔,把城市的角落变成了人们的诗和远方。

自从家门口建起了“口袋公园”,我就有了新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晚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走上一圈。在这里,绿意冲击视野,花香沁人心脾,市民们感受到了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花草相间的大自然气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体验骑行漫步、静坐观赏、嬉笑游玩的便民之乐,享受“口袋公园”带来的小确幸。

晚饭后,“口袋公园”最受欢迎的地方便是荡秋千处。为了能率先抢占秋千,有的孩子连晚饭都顾不得好好吃,胡乱扒拉几口,饱不饱的都已不重要了。冰心说过“只拣儿童多处行”,我深记着这话,于是荡秋千之地便成为我最喜欢逗留的地方。每每寻着孩子们的笑声与呼喊声来到此地。看吧,轮到的孩子,坐在秋千上,一副得意洋洋状,没轮到的孩子排在队伍中,翘首以盼,那份对秋千的虔诚,唯这个年龄的儿童专属。

最近,为进一步方便人们健身娱乐,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内又新增了一位“客人”——音箱放置处,为爱跳广场舞的阿姨大妈们找到了音箱放置的最佳位置。看,锈色的外壳上,摆放着绿色的盆景,中间空出的长方形框内,刚好放下音箱,与周围的景物搭配得恰到好处,可见设计者的用心用情。于是,每天晚饭过后,我便从荡秋千处移步至此,跟在大妈们的后面,和着节拍扭一扭、跳一跳,每晚都能睡个舒心觉,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出小区东门沿着“口袋公园”往南走,便来到了建设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建设路今年进行了重新整修。放眼望去,双向六车道的大宽马路,路两边还新修了人行道,真是开阔又气派。尤其是晚上8点过后的城北夜晚,路上行人渐少,偶有开着近光灯的车辆,也是悄无声息地一驶而过。夜,一下子变得很安静。


家门口有了候车亭


■ 刘晓东


“您好,欢迎乘坐3路公交汽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坐在家里,我就能听到这样的播报声。每隔半个小时就会有一趟公交车经过小区门口,让我出行十分地方便。

这条公交线路几年前就有了,只不过当时车辆没有运转这么快,乘客也没有现在多。自从开通了这条线路,我就很少再开车上下班了。乘坐公交车既安全环保,又节省油钱,真是一举两得。时间长了,和驾驶员们都相互熟悉了,上车打个招呼,下车挥挥手,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我们茌平区政府实施便民措施,让市民免费乘车,乘坐这条线路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在车上遇到熟人一路热聊,倒也觉得很有乐趣。更多的时候,我喜欢拿一本书,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读下去,等到驾驶员提示我快到站了,才收拾一下准备下车。

实际上我对这条线路感觉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公交站离我家很近,出了小区大门走两分钟就到;忧的是公交站有名无实,在路边埋了一根铁柱,在上面焊了一块写满地名的铁牌子,就成了上下乘客的地方,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站牌。春秋天好一些,气温还合适,不用很遭罪。可是到了夏天,等车的时候毒辣辣的阳光晒得皮肤都疼,旁边没有一点阴凉地方可以躲避。乘客们意见都不小,可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2022年刚出了正月,就有一帮工人把站牌旁边的花池清理了一部分,弄来花砖将坑坑洼洼的地面铺得平平整整。当时我就很高兴,至少等车的时候有个地方可以排队了。不用一群人都挤在路边,不方便又不安全。谁知道刚过了几天,又有人拉来一堆方钢和铁片。我十分纳闷,这是又要干什么,难道要在这里盖铁皮房?我的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一座方钢做支架、厚厚的铁片做顶、美观大方的候车亭两天就矗立在眼前了,我再也不用露天等车了!

2023-01-0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3676.html 1 我家门口的新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