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散开花”到“串珠成链”

——数字引擎让临清轴承由制造变智造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多少?一般在0.05mm—0.1mm之间。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一根头发丝的误差也许会忽略不计。但是,在轴承行业,这一根头发丝的误差就是成品与废品的区别!

“头发丝的误差已经很大了,我们生产线制造的轴承,精度可以达到头发丝的1/20。大数据的加持,给我们带来了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产品。”2022年12月27日,在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看着一条条高速运转的自动化流水线,公司总经理蔡梅贵介绍。

而在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做工精细的薄壁轴承在精细轴承全自动生产线上,历经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组装等工序后顺利下线,最薄的仅1mm,将被安装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械手臂等关键部位。“公司使用了智能生产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任务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涛自豪地说,博特轴承自主研发了高精度的磨床及超精设备,通过改进车削、热处理、磨削工艺技术,攻破了一个个技术瓶颈。如今,企业研发轴承类产品500余种,获得5项科技成果,拥有2项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年销售额超2亿元。

2022年12月21日,在临清市潘庄镇的山东海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里,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生产出各种精密轴承配件。“公司入驻轴承产业园区后,新上智能化设备260余台,智能化连线30余条,又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淘汰了过去落后产能,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同时,通过数字化升级,进行设备‘上云’,对生产、订单、库存、客户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公司总经理汪寿华说,数字化改造以后,公司形象提升了,订单多了,效益也好了。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企业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根据企业智能化水平和规模实行一企一策,即数字化转型一批、智能化改造一批、绿色化提升一批,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轴承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精密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潘庄镇党委书记卢武义说,产业园区围绕轴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利用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实现政府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互联共通。企业搬入新园区后,每条智能化生产线平均节能15%左右,产值至少翻一番,逐步实现设备智能化、车间布局规范化、生产连线自动化,实现“机器换人、产业换线、设备换芯、产品换代”。

地处临清轴承市场和锻造基地咽喉的潘庄镇,是国内第一个轴承全链条生产加工基地,该镇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轴承型号上万种,具有型号齐全、链条完整的特点。潘庄镇立足轴承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建设了山东(临清)轴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点燃轴承产业发展“新引擎”,大大增强了产业的核心带动作用。该镇21家规上企业全部实现专利清零,拥有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64项、外观设计7项,有专精特新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

历经50余年的发展,临清轴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临清已成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万千企业点“数”成金,从单个企业延伸到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发展质量逐步提高,轴承生产正由“制造”迈向“智造”,轴承产业由“分散开花”到“串珠成链”,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

今年,临清市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大力实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服务赋能,推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实现临清由轴承大市向轴承强市的跃升。

2023-01-04 ——数字引擎让临清轴承由制造变智造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3736.html 1 从“分散开花”到“串珠成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