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边疆的感谢信
■ 本报通讯员 张秀芳 唐茂勇
穿过大漠孤烟,越过巍巍关山,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从新疆铁门关市来到聊城市纤监中心。信中写道:随着2022年度新疆监管棉公检工作的启动,聊城市纤监中心积极响应,抽调了10名技术精英在公共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自驾连续行驶58个小时,行程约4000公里,最终顺利抵达库尔勒棉库。聊城纤检人这种对纤检事业的赤诚之心、勇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品格令人十分感动。
棉花产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全国举足轻重。自2012年以来,国家纤监中心每年要抽调内地纤检人员赴新疆开展棉花检验工作。
2022年9月,新一年度的新疆棉花收购、加工、入库工作陆续展开,但今年的援疆公检之旅异常艰辛。因疫情原因交通不便,在时间紧迫、路途遥远、责任重大的情形下,聊城市纤监中心经过综合考虑,毅然决定派以党员马霞、于星元等为骨干的10名技术人员采取自驾方式奔赴新疆。途经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援疆团队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保障了援疆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2年的援疆公检形势非常严峻,要在“冒严寒、顶风雪、斗风沙、战疫情”恶劣环境中开展。援疆公检是露天工作,9月底,新疆气温已降至零下,公检人员要冒着严寒大雪、顶着风沙开展现场检验,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露天的仓库阻不住风,挡不了沙,遮不住雪,掩不了寒,公检人员只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各种极端天气。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天气下,户外工作10个小时后,他们头发上落满了雪、眉毛上挂满了霜、嘴唇干裂、皮肤皲裂、手脚冻僵。由于疫情形势严峻,为保证不影响工作,他们都吃住在仓库。最终,他们完成了“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对于自己扦取的每一支样品、检验的每一项数据、出具的每一份证书都做到“零差错”。
越是任务困难艰巨,越要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为保证圆满完成援疆公证检验任务,援疆公检团队坚持“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在哪里”的理念,入疆后在隔离期第一时间成立了驻疆监管棉公检现场临时党支部,鉴于形势的特殊性,他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好手机“微课堂”,搞好线上“微教育”,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监管棉公检相关文件等,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公检工作的全过程,把党的组织建到工作一线。坚定的政治思想引领为完成援疆公检任务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公检工作中、在疫情防控的关键处,我们的党员冲在前;在回潮率检测、杂质检验的关键技术岗位,我们的党员顶在前;在繁重的扦样、精准的数据核算工作上,我们的党员带头干,把党员作用发挥到工作的一线。
聊城援疆公检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做好新疆监管棉公检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纤检精神,展示了聊城纤检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