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东昌府区村改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探析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现在大家伙儿都比着赚积分,这积分能兑换物品,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1月9日,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村民高金宝说。

自去年8月东昌府区启动社会信义体系建设以来,道口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信义东昌府”品牌为抓手,树立“信义无小事,事事见精神”的理念,聚焦“党建引领、链条服务、共建共治”,围绕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创新导向,全面推动社会信义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义街道”,这也是东昌府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项积极创新。

在村改社区工作中,东昌府区坚持党建引领、区镇联动,围绕优化组织体系、健全治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拓宽增收渠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治理提升服务效能,探索出一条从“你和我”到“我们”的社区治理路径,推动“村改社区”平稳转型升级。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创新组织架构,建设党建联合体。东昌府区选派精干力量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依法选举为居委会主任;选派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下属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辖区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原村级骨干等在社区内担任职务,织密“一张网”。依法撤销下属自然村村委会,改为居民小组,并推动居民小区成立实体党支部,将网格细化,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一网联动,多网融合”。把党的领导贯穿村改社区全过程,把组织意图转化为“我们”共同的转型意愿。

“从现在开始,我们村要开展‘信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后我们还要开展‘信义+美丽庭院’‘信义+文明实践’‘信义+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家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将我们的村庄治理好。”1月9日,在东昌府区梁水镇叶屯村党员活动室,村党支部书记马力正在向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介绍“信义东昌府”小程序功能,发动大家积极参与村居自治志愿服务活动。

东昌府区全面推行“四议两审两公开”“问题化解在社区”“信义积分”等制度,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村改社区后,明确社区党委对辖区各类组织、各项事务实行全面领导,规范社区和居民小组权力运行。充分发挥原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两代表一委员”、“五老”志愿者作用,在社区内设置“聊来温暖”议事厅,通过开展“党群夜话”、上门走访等活动,引导群众有事来聊,遇事多聊,从而消融隔阂,将问题化解在社区。探索“信义+服务供给”模式,制定《居民公约》,把信义积分与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结合,兑现“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发挥信义自律和约束作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小张,等会有空去我那看看,污水管又堵了。”“张师傅,把我拉进社区服务群里吧。”每天,东昌府区古楼街道铁塔社区网格员张振都会接到群众各式各样的提问,他总是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村改社区,服务不能掉队。东昌府区积极创建平台载体,服务综合体建设。一方面,与社会公益组织相结合,设置“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助残扶残等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活动,让“红马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另一方面,列出为民服务“微清单”,围绕便民服务、就业指导、服务退役军人等,打造“党建+民生服务”综合服务平台、“零工驿站”、“军人之家”,将行政审批业务下放至社区,创新“6+1”受理模式、“4+N”处置方式,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一站通办”的党群呼应模式,实现社区“一站式”民生服务。

2023-01-11 ——东昌府区村改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探析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4095.html 1 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