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冀鲁豫交界科教人才新高地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述评之五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当前,聊城如何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努力打造冀鲁豫交界科教人才新高地。”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玉米芯在农村是不起眼的农作物下脚料,但在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却是“香饽饽”——用来生产加工糠醛、糠醇、呋喃等精细化工产品。该公司是以玉米芯、秸秆等生物质基为原材料生产呋喃系列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近年来,该公司打通了“玉米芯—糠醛—糠醇—呋喃”产业链,年产7万吨糠醇扩建项目被列入2022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投产后总体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

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山东一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保持在营业收入的3%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研发项目3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2项,并主持制定了四氢糠醇团体标准、参与制定了2-甲基呋喃行业标准。

山东一诺是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创历史新高。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增量均为历年最多。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家,专利授权量增长15%。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尤其是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要更加重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搭建平台,打造创新策源地

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还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发挥科创平台作用,推进产学研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2021年,该公司与重庆大学胡少伟教授达成合作,在阳谷建立了博士科研工作站。双方还联合成立了山东东信管道科技研究院,参与研发改进的聚氯乙烯管道,在低于零下15℃的环境中仍可正常施工。该公司开发的聚氯乙烯轴向中空壁管、塑料检查井及安全连接技术,解决了传统排水管道渗漏、塌陷、寿命短等问题,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等领域。搭建平台,借助“外脑”,该公司攻破了一个个难题,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全市11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建设了研发机构,基本实现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我市推动研发机构向“有效覆盖”转变,引导已建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各类创新活动,切实发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

随着创新要素的加速汇聚,更多的科技创新“种子”会扎根聊城这片沃土,茁壮成长。

引育并举,汇聚人才“强磁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青年人才聚集行动,要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抓手,深入研究制定政策,既要想方设法留住聊城本地人才,更要努力吸引外地青年来聊就业创业。

我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2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近6.5万人,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要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真正把人口红利释放出来。

近年来,我市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各类人才来聊创新创业提供最好资源、最优服务,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刚刚闭幕的市两会明确了今年的人才发展目标:大力推行人才新政35条,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持续办好院士专家聊城行等活动,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海外人才100人、高校毕业生3万人。大力培育“水城工匠”,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随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市将把科技之光照得更亮,把教育之基筑得更牢,把引才之路拓得更宽,努力建设面向未来、动力澎湃的创新之城。

2023-01-16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述评之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4282.html 1 打造冀鲁豫交界科教人才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