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合作社 鲜菜卖八方
■ 本报记者 苑莘
1月10日上午,正在云南的张新龙接到采访电话时有些意外,“我也没做多少工作,不过就是给咱们莘县卖了些菜。”作为莘农之家联合社负责人,他最近正和云南客户沟通春节后的订货事宜。
习惯了天南海北跑市场的张新龙今年刚满40岁,距离他第一次卖菜已经过去了20年。“我是咱们莘县土生土长的‘农二代’,父辈就是种菜的。”张新龙说,他从2003年起,开始跑北京市场,“主要就是把莘县产的芸豆卖到北京”。
在北京稳扎稳打几年后,张新龙成功让家乡莘县十八里铺镇的芸豆在北京市场扎根。“那几年,莘县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新鲜蔬菜需要找到市场。”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张新龙没有满足于北京蔬菜市场的稳定收入,开始再次创业。西安、成都、重庆成了他的目的地,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张新龙把家乡的黄瓜卖到了这些大城市。
5年前,张新龙创办了莘农之家联合社,将众多大棚种植户带进了各大城市的菜市场。“家乡的大棚种植户,年头忙到年尾就指望棚里这些收成,只有把销路打开,大家才有稳定的收入。”张新龙说,如今他的联合社已经覆盖莘县十八里铺镇、燕店镇、魏庄镇等七八个镇数千户大棚种植户。“每年经过我们联合社卖出的莘县蔬菜至少为农户带来四五千万元的收入。”张新龙说,仅十八里铺镇的菜市场每年就能收售蔬菜上千万元。
以销售带动种植,以品牌推动增收,这是张新龙最近几年发力的重点。“联合社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和可追溯体系。我们联合社成员种植的蔬菜质量都很好,通过努力我们还用上了‘莘县蔬菜、健康生态’的标识,品牌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张新龙和联合社成员非常珍惜这些荣誉,并从中得到了实惠。
“我们联合社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县农业农村局给了很多帮助。随着联合社的发展,农户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所以每逢有需要,我们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张新龙说,去年年初他们承担了多项蔬菜保供任务。去年春天,上海等地疫情形势严峻,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莘农之家联合社作为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的供应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积极组织货源,为上海市民每天供应15吨左右绿色、安全、放心的新鲜蔬菜。作为供应链的一环,联合社还参加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的蔬菜保供任务。
临近春节,张新龙忙着为年终工作收尾。“开春去北京,夏秋去上海、西安、成都、重庆,争取2023年让更多新鲜的莘县蔬菜进入大城市居民的厨房、餐桌。”这位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鲁西汉子说,“咱‘农二代’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