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年味扑“面”来

■ 本报通讯员 孟颖

1月30日,走进阳谷县大布乡薛楼村党支部领办的“非遗”农产品加工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银丝如雪的薛氏手工挂面,宛若瀑布般从3米高的架子上“倾泻”而下。

“原来康熙下江南,可是尝过咱的手工挂面的。当时康熙见此面细如发丝,宛如龙须,胃口大开,赞不绝口。抻面的姿势气壮山河,抻出的面又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架子前,正在直播带货的社员薛秀平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引得众多消费者争相将挂面加入“购物车”,更有回购的消费者在线催促发货。

听着院里女儿直播的声音,屋内的薛西君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每到年关,我们的传统手工挂面都会迎来一波销售高潮。”作为薛氏手工挂面的传承人,薛西君介绍,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挂面已有300多年历史。挂面经和面、醒面、盘条、挂面、晒面等16道工序,需8至10个小时才能完成,具有耐煮、筋道、滑润、健康等特点。腊月以来,他们一家每天都会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我们两口子主要负责制作,女儿女婿就负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在薛西君看来,他们传承的传统手艺已经成为阳谷县几代人忘不掉的乡愁。多少年来,外出务工的阳谷人都会在出发前买上几包挂面,将家乡的味道随身携带。如今,电商发展迅速,身在外地的阳谷人则会直接在网上下单,将挂面作为新年礼品送给当地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一起尝一尝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味。

2020年1月,阳谷薛氏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获批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薛西君也为自家手工挂面注册了品牌商标——“亿荣康”。“为了方便快递运输,我们的挂面不仅采用真空包装,还在快递箱内填充气泡枕作为缓冲,确保挂面以最完整的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薛秀平介绍,2022年,“亿荣康”手工挂面销售3万多单,年销售收入超20万元。

大布乡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服务+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以及乡法学会工作站志愿者作用,进村入户为村内群众宣讲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法规,培育电商创业平台,扩大了包括薛氏手工挂面在内的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大布乡越来越多特色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大布乡也将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发挥‘琳琅满目’的特色产业优势,创新推广销售模式,让传统特色农产品跳出小天地,走进大市场,逐渐打造出本乡特色的‘大布味道’‘大布礼品’,真正做到聚焦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大布乡党委副书记王广策如是说。

2023-02-0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4756.html 1 新春年味扑“面”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