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救生命,他们与时间赛跑
■ 梁丽姣
“这次检查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回去之后得按时服药,定期来复查,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1月28日,听到身体指标正常的消息,68岁的郝树明(化名)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郝树明是莘县王庄集镇居民,去年12月26日晚上10点多,突然出现头晕不适伴大汗,休息后仍然觉得头晕。12月27日凌晨,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莘县中心医院急诊科,病人心脏症状不典型,但大汗淋漓,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偏低,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随时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并建立静脉通道,与家属沟通后选择溶栓治疗,给予口服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瑞替普酶溶栓等急救措施抢救,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显示下壁抬高ST段回落大于50%,溶栓成功,血管开通,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虽然暂无生命危险,但找到血管堵塞的具体部位进行对症治疗仍是当务之急。莘县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对患者行多角度冠脉造影,评估罪犯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右冠脉中段狭窄约90%。“这就是造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始作俑者’。”莘县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吕瑞锋说。
就在医生为找到病源松了一口气时,冠脉造影又有一个意外发现——患者左主干末端分叉前狭窄约95%。“这是一个慢性病变,但也需要手术疏通,因为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首要处理罪犯血管,右冠脉病变的同时处理左主干病变风险较高。”吕瑞锋向患者家属阐明冠脉造影的结果。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先处理右冠脉的狭窄血管,择期再处理左主干的狭窄血管。12月27日中午12点,莘县中心医院院长李霄主刀,采取微创手术的方式成功在患者右冠脉中段放置支架,用时不到1小时。
第一次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过10天的休养,1月8日,进行第二次手术。“病变血管的位置较特殊,处在两个大血管分叉的前端,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整个左侧供血受影响出现室颤,甚至死亡,这对医生技术操作、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医生技术高、速度快、精准定位。”心内科副主任张庆辉说。
在监护仪器的嘀嘀声中,手术开始了,选择合适规格的球囊扩张血管后,主刀医生准确快速地将支架放置在患者血管狭窄处,支架膨胀度良好,血流恢复到正常,血管狭窄的问题随即解决。几天后,郝树明康复出院。
从2019年9月开始,莘县中心医院开始做冠状动脉介入术,平均每年拯救200余位患者的生命。现在,该院正在创建胸痛中心,及时鉴别高位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最快的速度为生命开道。“对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将竭尽所能,让每一位患者转危为安。”李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