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群英会”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韩笑绚

“我回来没几天,就发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安了路灯,背街小巷都亮起来了;支部推广的‘菌光互补+微小棚’项目,让村民致富更有奔头了。我是学电子商务专业的,看到刘垓子农村电商产业园的视频,让我有了在家乡从事花菇电商销售的想法,希望咱村党支部能带领大家发展电商产业,我们大学生都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日前,临清市老赵庄镇返乡大学生张文英在“返乡人才共话发展”主题“党员夜会”上分享了返乡感受,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2022年,临清市积极发挥“党员夜会”平台载体作用,以农村党员教育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红云课堂”、线下组织生活,打造推进各项工作、解决群众难题的长效平台,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召开69次“党员夜会”,累计参会89.4万人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党员一盏灯”、“党员一粒种”爱心课堂、“美丽乡村日”等集中行动,3.57万盏路灯点亮了农村的大街小巷,26处“留守儿童”爱心课堂、20个“小哥加油站”彰显了为民服务温度。

春节期间,正是在外务工求学人员返乡的高峰时段,临清市以“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新’聚力谱新篇”为主题,积极邀请返乡游子与党员群众代表、各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一起,共过组织生活、共议发展大计、共商为民实事。

“这次放假回家,发现尚店又有了新变化,已然变宽的马路、夜间亮起的路灯、干净整洁的垃圾集中处理点等等,都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村的李书记还告诉我,上级有各种扶持政策,鼓励我们这些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就业,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书家说。

“创业需要机遇和头脑,‘小茶益杯’抢抓先机、大胆创新,给我们树立了敢闯敢试敢干的榜样。我之前在无锡从事轴承销售工作,2017年回家乡创业,有了门店还带动了10余人就业,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如果有想在这个行业发展的父老乡亲,我愿意为大家牵线搭桥。”八岔路镇杨二庄网格党支部党员汪超观看完“红云课堂”说。

“前两天参观了恒发公司电商直播间、产品展厅,让我大开眼界,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更坚定了我毕业以后回家乡发展的决心、信心。”刘垓子镇返乡大学生孟令琦表示。

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征程,也产生无穷的力量。热烈的氛围打开了游子们的“话匣子”,他们纷纷围绕家乡的发展变化,畅谈感受,并结合自己在外学习、打拼的经验,提出了一条条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八岔路镇艾寨网格党支部书记张宝森拿着工作记录本,给党员群众代表详细汇报这一年的工作:“去年安装路灯130盏,实施了弱线入地1000米,修建了一处占地10亩的文化广场,更换了抽水泵两台……今年我们将围绕做大做强集体产业发力,虽然我们村有集体土地180亩,但是不能只靠租金过日子,下一步将开展土地生产托管,发展特色种植,形成增收产业。”各网格党支部书记在倾听外出返乡人员建议的同时开展现场“年终盘点”,展现这一年新成绩,描绘新一年新愿景,并积极宣传返乡创业政策,摸排返乡意愿,建立起人才动态管理台账,搭好在外人才“亲情线”。

“咱们有了成功的例子,就更应该利用优势、广泛宣传,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思想的人才回来共同建设家乡。”先锋路街道组织委员徐广鹏说。

2023-02-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5139.html 1 别开生面的“群英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