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 钟伟
2月3日,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高唐县清平镇石庄村的麦田里就迎来了杜立芝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指导水肥调控等春耕备耕工作,立春前后巡田是他们多年以来坚持的惯例。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就如种植户邀专家“把脉会诊”,为春耕“划重点”,打好提前量,才能让庄稼有个好收成。据农技专家介绍,由于麦播前普降大雨,加上越冬期有雨雪天气,全市总体苗情显著好于去年,优于常年。立足于“防春冻、防春旱、早除草、控旺长”策略,因地因苗施策,搞好分类管理,构建麦田合理群体结构,才能为夏粮再获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抓实抓细春耕备耕,对确保夏粮丰收,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至关重要。2022年,我市粮食总产超过113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聊城粮食产量占全国的近百分之一、山东省的超十分之一,全市人均生产粮食约一吨。取得这样的成绩可喜可贺,也更需要对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2023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农业强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容有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继续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新技术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传播科技绿意。种子作为农业科技的密集载体,是关键的突破点和潜力点。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鲁西种苗谷”,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
春意渐浓,农时催人。随着气温不断回升,田间地头将呈现出越发繁忙的景象。有力有序抓好春耕备耕,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定会在秋天迎来如画的“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