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王维银书法作品鉴赏

王维银

别署王大池、王石隐。1983年生,硕士毕业于聊城大学书法专业。斋号明斋、不说不辩斋、汉堂、洞耳山房。自幼喜爱书法,学书历程不可谓不坎坷曲折,而今已不惑之年,于书,只为自娱。

曾读过书法硕士,却对书法一知半解。曾入过中书协展览,却纯属侥幸。地方小展览也入过一些,不值一提。

硕士得向彬教授指导,毕业后得逊芝先生孜孜不倦教导十余年,近几年又喜欢收藏清末民国老字画,眼界才得以提高不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悟

我的学书之路


■ 王维银

我自小酷爱书法,上大学却学了计算机专业,然对书法的热爱从未停歇,故而经常去书法系打扰。

上大学前,我是硬笔和毛笔都写的,硬笔写庞中华,毛笔写杨再春,因为学校门口地摊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字帖。初中时我不仅负责我们班的黑板报,而且几乎承包了学校露天的所有黑板报,报酬就是给我好多蜡烛,上晚自习不用买了。在郯城一中读高中时,学校举办书法比赛,我得了一等奖,也是那次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老师说我钢笔字堪比印刷,也能写仿宋,毛笔字写得也不比钢笔字差,龙飞凤舞型的也会玩,心里很是得意。然而,大学时期,给了我一个人生转折点的记忆,痛并快乐的记忆。

那时由于热爱,我结识了书法系的同学,经常到他们教室写字玩,偶尔动笔写上一幅字,其中也有炫耀的成分,因为我看他们书法专业的写得也没有多好,至少没我写得好看。甚至苏东坡的字帖,我觉得字写得扁扁的、歪歪的,也没有多么高啊,可能是做官的原因吧,所以才有了名气,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柳公权,我有一个梦想,我也得写那么漂亮,到时候在我们县不就稳居第一了么。

有一次,我正借用书法系朋友的桌子写字,一个同学路过,说了一句话“你这是麻木不仁”,给我当头一棒。我和他又不熟,有点蒙,触电一般,后面我都记不清怎么过去的,甚至忘了辩驳。这位仁兄姓杜,后来我把他视为知己。痛的结果是反思,一系列反应后,慢慢知道要临帖,不能只学庞中华、杨再春这些当代书法爱好者,更要学习古人。几年大学,会初步临帖,但由于恶习难改,边纠正边学习,最终一知半解。大学毕业,复习考研究生,跨了专业,选择了书法,差了一分,名落孙山,就一分。

在老家乡村教书一年,边教书边复习,继续抄黑板报。学校离我家不足5里地,我一个月也不回家一次,可能是憋着一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我拿到了书法研究生的复试通知书。

3年的研究生生活,充实而又活泼,导师安排了各种书体的临摹,至少几十种字帖都临摹过,也常常半夜爬起来做笔记,记心得体会,恐怕忘了。书法和艺术理论也读了一些。我们班两个人,我和刘鹏飞,加上导师3个人,有一间大大的教室。研究生宿舍在东校,距离书法教室3里地左右,我就把铺盖搬到教室,省事、省时。

研究生毕业,我工作了。书法说会也会了,至少3年的技法琢磨,让我对各种技法了然于胸。说不会也不会,没有入到核心。一晃12年又过去了,社会的经历加上对书法的进一步思考、学习,加之不断向逊芝老师索求知识,又兼收藏买卖,眼力和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解决了自己曾经读研究生时的疑惑,终于找到了自己学书的路子。秦汉篆隶是根源,草书、行书、楷书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和它们根本上是一致的,篆隶入行草,反正就是我每天在朋友圈啰唆的那些吧。

几年前聊城大学书法系建系20周年,搞了个书法展,也跟我约了一件作品,那时我神经衰弱得厉害,成夜失眠,精力体力都不够,没能去,写了一件作品寄去,却意外收到了杜兄给我的一条短信。他说看了展览作品,我的作品格外跳眼,和别的同学拉开了差距,诸如此类赞美话语,我心满意足了。

曾经痛批我麻木不仁,而今又接到他的短信,我很庆幸,不仅是因为他夸我,更重要的是我改变了自己。

时光真的太快,人的互相认知真的太慢。很多话想说却有时候都来不及认识,常常以彼此的孤独结尾,无奈。

学书法,很多格调是由孤独养出来的。

2023-02-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5278.html 1 王维银书法作品鉴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