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高铁速度
——聚焦快速“奔跑”中的聊城高铁新区
■ 文/曹天伟 图/刘庆功
城西望,向未来。
把目光投向聊城城区西部,一座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高铁新区正大踏步走来。2月14日,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市高铁新区分会场,聊城一中高铁新区校区等5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达到103.69亿元。2023年全年,高铁新区计划开工31个总投资约293亿元的重点项目。
2022年以来,高铁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一城两翼、多轮驱动”发展战略,笃行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破局开题、落地见效,争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先行区,努力成为聊城新的经济增长极。
顶层设计,打造承载梦想的城市
对受益于大交通建设的聊城来说,高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高铁新区,就是承载聊城人梦想的重要舞台。
梦想的舞台是什么样子?2022年7月14日,《聊城高铁新区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获市政府批复,一幅宜居宜业、前景无限的美好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方案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内顶尖水准,统筹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充分考虑用地的现状特征,紧密结合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方向,科学布局学校、医院、公园、产业项目等,为新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设计方案被芝加哥建筑与设计博物馆授予2022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奖,被省住建厅评为2022年城市设计典型案例。
对聊城来说,高铁新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闯新路、开新局,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的建设队伍、一套科学高效的运转机制。2022年7月26日,我市成立聊城高铁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临时党委,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峰任书记。在工作运行上,创建“1+5”工作机制,由高铁新区管委会组建规划开发、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产业招商、资金运营5个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高效运转。设立聊城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新区建设全面起势。同时,实行“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推动住建投公司由市财信集团划转至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提级管理高铁城发公司,组建熙城产业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区建设发展中市场化运作的主体作用。
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内生活力。一年来,聊城高铁新区建设蹄疾步稳、快速推进,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全面起势”年度任务,也为下一步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筑基,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区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市民樊庆岳一家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在高铁新区买房。“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买房后能落户上学。而且新区正在建设多所医院,还规划了很多公园绿地、商业片区,在这里生活很方便。”眼下,樊庆岳已经在西关街旁的一处楼盘预交了定金。
基础设施配套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片区域的吸引力。在高铁新区建设中,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教育、医疗、产业、交通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高铁新区这张“白纸”上绘就五彩斑斓的未来。
在京九铁路以西,从海源路转向西关街,视野豁然开朗,高铁新区基础教育配套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高耸林立的塔吊,穿梭不息的施工车辆,构成一幅生气腾腾的建设画面。该项目是聊城市2022年度十大民生项目之一,学校占地145.4亩,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设置12个幼儿园教学班、36个小学教学班、30个初中教学班,分别可容纳360人、1620人、1500人。
自2022年3月项目开工以来,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统筹调度,各工作专班盯紧靠上,施工建设单位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经过175天日夜奋战,项目初中部于2022年8月30日顺利交付文轩西校,小学、幼儿园将于今年6月份完工。“正是有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全力保驾护航,有问题随时解决,才保证了项目建设快马加鞭。”项目负责人郑继伟说。
“高铁速度”正在新区各个项目建设一线不断上演。聊城西站站前广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7.50亿元,完成建安工程总量的83%以上,将于今年6月与站房工程同时交付使用。西关街西延、城源路、安置区进展顺利。聊城一中新校区、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聊城中医医院高铁新区院区、未来公园、EOD项目、银河学校、数字经济产业园、鲁西大数据中心、青春活力城、居然之家、两河明珠国际会展中心、科技馆、鲁西CBD、摄城路、复兴大街、崇文街等总投资约293亿元的重点项目,将于今年全面启动实施。
破解瓶颈,培育活力迸发的高地
中建筑港集团、腾讯云计算、浪潮软件科技……2022年6月25日上午,高铁新区举行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03家单位云集聊城,拉开了高铁新区“梦想变现实”的宏大建设序幕。
今年1月13日,高铁新区举行“数智引领 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签约活动,与23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及合作单位集中签约。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推进“数字赋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电商物流、科研教育、会展经济、科普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铁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一个个“大动作”,搭建共赢平台,引入优质资源,为高铁新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2年初,高铁新区还面临缺人缺钱缺资源的困境。为确保新区建设顺利推进,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另一方面强化有解思维,依靠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在人才方面,市委组织部抽调6名选调生、市直部门抽调5名人员到高铁新区挂职工作,中心通过社会化人力资源途径引进5名优秀人才,国有企业多种途径引进多层次各类人才十余人。在资金方面,高铁新区第一批2023年专项债共申报15个项目,总投资187亿元,专项债申报额度75亿元,目前入省级库13个。EOD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试点,后期可争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约30亿元。2022年共举行两次集中签约活动,签约100家企业单位,全年会见洽谈各类企业超过300家,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资金落地到位。
“三提三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时间步入2023年,随着济郑高铁即将通车,聊城将实现从黄河、运河时代到高铁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而高铁新区,也将迎来全面发力、借势腾飞的关键节点。
新一年,如何走、怎么干?“高铁新区建的是新区,开的是新局,发展的是新事业,需要的是新气象。”市政府副秘书长、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郭志刚说,高铁新区要坚决贯彻全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以作风建设为引领,在规划设计、片区开发、“双招双引”、改革创新、宣传推广、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向上争取等方面多轮驱动、协同发展,奋力打造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破解要素瓶颈,着力促进土地融资工作全面提升。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有效破解征地难点堵点,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借力央企国企优势和金融机构资源,积极做好融资工作;抓好2023年已入库12个项目资金额度的争取工作,紧跟政策风向,持续推进专项债申报。
——突出配套优先,着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推进在建道路如期通车、谋划道路按时开工、管廊配套同步实施,高水平打造“智慧路网”。全力推进聊城一中高铁新区校区、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校园”“智慧医院”。
——坚持生态友好,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重点推进水系修复与绿色发展EOD项目,全面启动未来公园建设,优先实施“南竹北移”项目,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子。
——强化项目为王,着力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制定明晰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招商工作规范化水平。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展经济、青年经济。
——持续改进作风,着力促进工作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动员全体人员“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全面锻强执行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新区建设。建立“积极作为”和“不积极不作为”两个干部库,以执行力为主要评判标准,每月进行统计评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比学赶超。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踏上新征程,聊城高铁新区建设者们正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咬牙关、接续奋斗,奋力跑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高铁速度”,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高铁新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