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好内功 全面过硬
——“三提三敢”系列评论之四
■ 本报评论员
干事创业,能力为要。在“三提三敢”要求中,“提能力”是成事的保障。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提能力”,就是要求聊城干部练好内功、全面过硬。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三戒·黔之驴》中,为我们讲述了“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以此告诫世人,如果自身本领不足、能力不强,就无法摆脱困难处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对照这些要求,我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干部存在着“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问题。
能力是达成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所显现出来的实际效能。当前,形势发展、知识更新都很快,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练好内功、全面过硬,就是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快知识更新,练就过硬本领,以干部素质能力大提升推动事业发展大进步。
市级领导干部要当“大家”。要有格局有站位,不但要分任务、分指标,还要从全市角度出发,加大对资源要素的统筹力度,指导各部门、各县(市、区)抓工作,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真正做到站在全局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
市直部门的干部要当“专家”。真正扑下身子干工作,心无旁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努力成为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专家型干部。尤其是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注重专业积累,对上级政策、重要指标要张口就来,对工作进度、行业动态要了如指掌,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情况要如数家珍,做“问不倒”的领导干部。
县(市、区)的干部要当“杂家”。凡是与工作相关的,像市场经济、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熟练运用。要学懂弄通上级各项政策、部署,全面掌握本地区发展实际,努力成为触类旁通的多面手。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情况、问计于民,从而更好地科学决策、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