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落笔续华章
——聊城水务集团高质量发展掠影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本报通讯员 袁宵
自来水供给量逐年递增,水质更加安全有保障,科学严格的空、天、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网络让城市更加美丽,高效、优质、规范的污水处理系统持续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保姆式”的服务深得民心,数字化赋能实现了业务办理“零跑腿”,客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时光无言,岁月为证。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聊城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聊城水务集团秉持坚定的政治担当,坚守公益为民的企业属性,以“3+1”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集团更名、央企省企对接合作、二级集团策划成立、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发展框架逐步形成。
聊城水务集团全力推进“准四类水提标技术改造工程”,助力聊城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精品项目创新发展,前瞻性布局太阳能发电清洁能源业务,全力构建多能互补、多业协同的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在建的11500平方米2.13M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逐步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新模式,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900吨。聚焦民生诉求深化服务,持续推进“水质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专项活动,解决城区局部夏季供水压力不足问题,建立健全水务网格化管理体系,挂牌成立全市第一个“水电气暖信”共享营业厅。聘请15名社会监督员,常态化监督集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经济活力,将业务拓展至环境和能源管理领域。整合业务资源,在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及节能用能等版块上攻坚突破。
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昂首阔步前行中的水务集团正以全新的发展姿态迎接新时代,用善谋敢干、善作善成的胆识和魄力谱写水务新篇章。“十四五”期间,水务集团将继续提升业务技能和工作标准,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利益共享、管理统一的“大水务”发展格局,同时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反哺公益,用聊城水务的优质发展托起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水城”做好“水”文章,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