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涛:八年驻村情 一颗为民心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驻村8年、三任第一书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同的“战场”,一样的担当,冠县税务局贾镇税务分局三级主办赵美涛扎根农村基层,用真情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也因此被评为2022年度“齐鲁最美税务人”。

当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5年6月,在冠县税务局开展“双联共建”工作时,赵美涛主动请缨来到扶贫任务最重的定远寨镇任洼村,开启了他首次驻村帮扶之路。

任洼村曾是省定贫困村,村内基础差、底子薄。作为帮扶工作组的骨干成员,赵美涛驻村后走村串户认真摸清贫困户底数,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寻找脱贫出路。

在赵美涛驻村前,任洼村村民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村里的生产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于是,他协调冠县农委投资6万元修建生产路,解决了村民下地耕种问题。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摘帽”,赵美涛争取资金35万元,上马3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收益分红给2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

结束任洼村帮扶任务后,赵美涛又先后来到定远寨镇秦闫二村、贾镇张榆林头村和范寨镇西邢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在秦闫二村,赵美涛带领村“两委”平整闲置宅基地1万余平方米,栽植经济树苗3500棵,仅此一项增加集体收入7万余元。

张榆林头村群众反映村里的道路损坏严重,影响大家出行。赵美涛积极奔走争取资金,最终在该村修建了两条高标准水泥路,大大改善了村居环境。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凭借多年的从税经验和业务知识,辅导村里的小微企业享受国家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并通过农户自筹和申请无息贷款方式发展现代化大棚种植。

修路、修自来水管、建光伏发电项目、种树……赵美涛用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当好基层党建的“领路人”

包村帮扶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村庄的长远发展还是要靠过硬的党支部,“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才是改变一个村庄落后面貌的治本之策。

每到一个村,赵美涛都会将村委会班子建设当成工作重点,“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年轻化、积极发展青年党员、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成了他基层组织建设三件“法宝”。

秦闫二村曾是个“软弱涣散村”,村党支部办公室租用的是民房,村级党组织没有凝聚力,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发展形不成合力。赵美涛担任第一书记后,重新调整村领导班子,让青年党员加入村“两委”干部队伍。

随后,赵美涛四处“化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筹资建设村“两委”办公室、文化大院和文化书屋。“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建设了文化书屋,购买图书1000多册,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赵美涛说,冠县税务局还向村里捐助了4台电脑、1台打印机,大大方便了村“两委”的办公。

在日常工作中,赵美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学习、座谈、讲党课等多种方式,解决班子发展信心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和先锋模范意识,使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当好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只有把村放在心上,把民放在心上,这个乡村才能真正美丽起来。”这是赵美涛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自2015年驻村以来,赵美涛记下了900余篇日记。6本厚厚的日记本里不仅记录着每名贫困户的详细信息、精准扶贫历程,还记录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路径。

秦学延是秦闫二村村民,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对惠民政策了解较少,一直没有办理残疾人证,老伴儿又患有偏瘫,家庭情况十分困难。

赵美涛得知情况之后,多方协调为他办理了残疾人证。有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把秦学延家的院墙冲倒了,房屋也多处漏水。赵美涛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和村干部一起冒雨为他修补了屋顶,雨后又帮忙把院墙垒了起来。

“五保户”杨全喜因担心失去“五保资格”,对危房改造一直持消极态度,赵美涛多次上门与他拉家常,向他宣讲危房改造政策法规,最终让老人转变想法,顺利拆掉原有旧房并进行重建。

一个个困难家庭成功脱贫,一件件棘手难题迎刃而解……赵美涛参与和见证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如今继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辛勤耕耘。赵美涛说,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缺资金,如果没有冠县税务局党委作坚实后盾,帮他与各单位沟通协调,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连续四轮参与“双联共建”驻村帮扶工作,赵美涛从一头青丝变成了缕缕白发,他带领税收扶贫工作队帮助任洼村和秦闫二村实现脱贫致富,也让张榆林头村和西邢庄村乘上了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和美乡村建设上大步前进。

2023-02-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5766.html 1 赵美涛:八年驻村情 一颗为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