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梨行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在茌平区贾寨镇,曹有忠是个名人。

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曹有忠敢闯敢干,成了“棚二代”的中坚力量,也成了当地返乡创业青年的代表人物。记者曾多次采访曹有忠,每次都能看到他可喜的变化。2月18日,记者来到贾寨镇耿店新村,再度采访这位有名的“棚二代”。

“有忠在哪里呢?”记者问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不用问,他一准在梨行里忙活呢。”耿遵珠说。

耿遵珠说的梨行,指的是曹有忠的梨树种植基地。曹有忠流转了100亩土地,50亩地建起梨树种植基地,50亩地用来建设蔬菜大棚。梨树种植基地里,种的都是秋月梨,颇受市场欢迎,价格也不低。

去梨行的路上,记者迎面遇到曹有忠。他开着三轮车,拉着满满一大车梨树枝条。“先到梨行里转转,我10分钟就回来。”来不及与记者寒暄,曹有忠开着车直奔梨树枝条的收购点。

在梨行里,村民于振玲正和四五名妇女忙着将满地的梨树枝条往外搬。“我们收集好枝条,曹老板负责去卖。”于振玲说,她们在这里打零工,活不算重,每小时能挣9元钱。

不大会儿,曹有忠赶了回来,又开始忙着装车:“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这些枝条是春节前修剪下来的,天气转暖,需要尽快运出去。“每车能装二三百公斤,能卖五六十元钱。”曹有忠说,这些枝条卖的钱,可能还不够工人工资,但是把它们卖出去,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板材、种植食用菌栽培料等,也算实现了废物利用。

去年,梨行产了4万公斤精品秋月梨,销售额20多万元。“因是第二年坐果,加上高温高湿,产量算不上很高。以后,每年产量都会增加,精品率也会大大提高。”曹有忠说的“精品”,指的是外观没有瑕疵、个头匀称的梨,“精品梨的价格当然也高于普通梨。”

“在村东建一个梨行,在村西盖一片大棚,曹老板可是出名了。”于振玲打趣道。当年,曹有忠返乡种大棚时并不被看好,如今,他的创业故事成了村民口口相传的佳话。“在我们村,谁的棚管得好,大家都能免费学,乡亲们从不吝啬把技术教给我。我能帮助村民增加点儿收入,或者说替比我更年轻的人蹚蹚路子,也算是我对村民的一点儿回报。”曹有忠说。

不大会儿,曹有忠又装满了一车枝条。几天前的一场春雨,让梨行里的土壤又湿又软,踩下去便带出一脚泥。曹有忠手脚不停,裤子上沾满泥土,但眼神里散发着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光芒。“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我的种植经验也多了起来,逐渐步入正轨,今年的行情肯定比去年更好。”曹有忠说罢,开起车子再次出发。

梨行里,一排排修剪整齐的秋月梨树从东向西依次排开,仿佛待阅的士兵。梨树下,一个个身影紧张地忙碌着,宛如春日田野中预示丰收的跃动音符。

2023-02-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5849.html 1 春到梨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