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 长歌当哭
■ 张英东
1940年2月22日,在一场与侵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他们壮烈牺牲了。
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一座高1.7米、直径8.3米的圆形石砌坟茔静静矗立着,六十二烈士长眠于此。
长风浩荡,诉说着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悲壮诗篇;长歌当哭,吟咏着他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动人故事。
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0岁,年龄最小的尚不满15岁。15岁,花儿一般的年纪。若是在今日,想必正在高中课堂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是为了反帝反殖民牺牲的,是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是为了鲁西平原上的劳苦大众牺牲的。
如今,83年过去了,我们深切地怀念着他们。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后田庄村,地处今山东省与河北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后田庄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后来,上级派来了以李善保为团长的工作团,组织了一支11人的小游击队,命名为“东临支队”。
不久,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1939年,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初,又被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王德林任十连连长,三营教导员孙树声兼任指导员。
1940年,国内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战争形势变化下,主动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把攻击的锋芒指向了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此时,河北、山东国民党军队勾结敌伪,掀起反共高潮。国民党三十九军司令、“倒戈将军”石友三接受蒋介石密令,开始由联共走向反共,并与日伪军相勾结。
值此危难之际,我军下决心歼灭顽军石友三部,保护抗日力量,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1940年2月7日,十连奉命开往河北南宫市,参加阻击石友三部的战斗。
经过数天激战,石友三部只剩少数散兵向河南方向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到邱县南部、曲周县以东。十连乘胜追击时,与来自河北省邯郸的3000余名日伪军遭遇。
十连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与日伪军激战、周旋数日,不幸被包围在今馆陶县赵官寨村的一座民楼内。十连六十二名战士在营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指挥下与日伪军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2月21日下午,看着久攻不下的民楼,凶残的敌人调用飞机轰炸并纵火焚楼。2月22日,十连战士仅剩16人。在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的情况下,战士们砸烂枪支,跳楼自焚,壮烈殉国。
青山埋忠骨 马革裹尸还
赵官寨战斗结束后,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来到赵官寨,满怀悲愤地和当地乡亲一起,把烈士的忠骨从灰烬中扒了出来。
但是,由于火烧时间太长,已经分不清哪具遗骸属于哪位烈士。于是,只好把六十二名烈士的遗骸一起埋葬在赵官寨村南的一个墓坑里。对于六十二烈士的英雄壮举,时任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高度赞扬,《新华日报》也发表了歌颂英雄的文章。
1946年,在冀南军区七分区司令员白云的批示下,又把六十二烈士的忠骨装进两个上好棺材迁葬于十连的诞生地、连长王德林的家乡——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由烈士们的老团长、时任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的于笑虹撰写碑文。
于笑虹在碑文中写道:“赵官寨的壮举,促使着卫河支队的飞速进步,也促迫着更多的青年走向战场,促迫着我时刻不敢忘记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和完成烈士们的遗志。你们仍活在我们的心中,谁也不会忘记你们……”
字字泣血,声声悲痛。烈士们没有被忘记,也永不会被忘记。他们英勇战斗的事迹,在当地群众中世代传颂。六十二烈士墓迁葬之初,坟茔全为土筑。后因长年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坟茔越来越小。为更好地保护烈士墓,2006年,冠县划拨专项经费,将土筑坟茔加高,并在顶部和四周分别砌上水泥和石块。如今,这里已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
悲歌可当泣 远望可当归
大地无言,松柏青翠。六十二烈士的英灵安息,浩气长存。
83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烈士们的护佑下,人们迎来了和平安宁的新时代,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六十二烈士,他们曾是鲜活生命,也曾是热血青年。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六十二烈士,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华夏儿女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精忠报国的千钧重任。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些年来,每当清明来临,无数干部群众和少先队员,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这里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听老人们讲述六十二烈士的动人事迹。
毛主席曾说过:“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你听!
和平的歌声,如军号般嘹亮——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青春的誓言,如磐石般坚定——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天,我们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
六十二烈士,你们安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