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李学明绘画作品鉴赏

李学明

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197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军第九届美展、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第二届全国名家邀请展等全国性展览,曾举办“文心禅境——李学明水墨人物画展”等个展。作品曾获“山东人物画大展”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感悟

模样


■ 李学明

我从小就皮肤过敏,最怕的是麦毒,一不小心沾上它就会弄出一身的小水泡,难受至极。所以每年麦收的时候,我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产队长不信,说我是装的,那眼神如今依旧记得。母亲最知我也最疼我,她知道我好画画,就让我待在家里画画。午饭时,母亲还给我吃大白馒头、腌黄瓜、咸鸡蛋,这是村子里过麦时最奢侈的饭。母亲说:“上心画,画出个模样来让他们看看。”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模样这两个字。这模样到底是个啥?画出个啥模样才是母亲说的那个模样?是画出鸡的模样、猪的模样、花的模样、草的模样,还是小人书上刀马人物的模样?说不清楚弄不明白,一头雾水,一片茫然。

直到我成了家,自己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了,我才从内心深处体悟出了母亲所说的“画出个模样”这几个字里都包含了啥。

母亲的这句话点到了我的穴上,她刺激了我,也激励了我,她似乎无意中给我指出了一个一生奋斗的目标。所以在我而立之年的时候,别离故土去求证母亲说的那个模样。

然而,在之后许多年的笔墨生涯里,我深深体会到,从事中国画绝不是想有个模样就有个模样的简单事。

因为这个模样,去拿别人的模样当自己的模样不行,今人的不行,古人的不行,洋人的也不行。拿自己的习惯当成自己的模样不行,因为习惯是一种积习,积习越重往往离艺术的品格越远,如果这样做,是欺人,欺世,也是欺己。拿哗众取宠来作为自己的模样也不行,因为这种模样是一种刻意,这种模样薄气,怪异,也是昙花一现。

真正的模样要倾尽自己一生的才力,熬干过多少灯,用秃多少毛笔,撕了多少废画,之后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自我,否定自我,在欣喜与苦恼的交替中,在“蹈虚楫影”的妙处里寻出这个模样。这个模样是在忘我之后才有的,因为忘我之后才有“真我”,真我之后才有自己的“真模样”。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就是忘我之后的“真我”。他说这种“无我之境”唯有“豪杰之士”才能为之。画家要得到这个“真我”,必须忘名,忘利,忘尘,忘我,才能得到这样的模样。

昔时梁楷画《泼墨仙人图》,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颜真卿写《祭侄稿》,苏东坡写《寒食帖》,杨凝写《韭花帖》,八大山人写《心经》时,都是这种无我的模样。

曾有个画展叫做“时光的模样”,这五个字让人想起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自然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母亲的模样,也想起母亲曾跟我说的“画出个模样”。如今,我的模样已将老苍,笔下才刚刚露出个模样。遗憾的是,母亲却不能见到我有了老苍的模样之后才找到的这个模样。

天下万物各有各的模样,这个模样在时光的打磨下不停地变化,一个画家笔下的模样也是这样,一年一个样,一年后又一个样,十年一个样,十年后又一个样,而立之年一个样,不惑之时又一个样,知天命时一个样,古稀之时又一个样……

2023-02-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6065.html 1 李学明绘画作品鉴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