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题
放大+  缩小-   默认o

用匠心雕琢团结名片

——临清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剪影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红石榴生产岗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升国旗仪式现场

临清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聊城三中青海班各族师生来临清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活动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局部鸟瞰图

【编者按】 山东省临清市地处冀鲁交界,是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目前该市有34个少数民族。作为山东省民族工作重点县级市,临清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谱写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篇章,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今年1月,临清市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今年1月,临清市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为聊城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县、区),自此,山东省实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市全覆盖。

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为。聊城市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说,临清市的民族团结工作并不是从着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那一刻开始的,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早就起步,这些工作如知时节的好雨,精准滴灌,润物无声。


榜样引路,民企开路,强村铺路,条条大路都宽敞


临清市因运河而生、而兴,千年运河见证了无数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也造就了临清500余年的繁盛。如今,临清依旧保留着江南民风、山西民风、燕赵民风、京津民风。各民族文化在这里汇集、交融、浸润,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临清人的团结、自信、开放、包容。2005年,该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21年,被评为第七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宛永才、宛秋生、宛斌一家三代人心怀大爱、扶危济困,不仅播撒下团结的种子,更点燃了爱的火把。如今,临清市涌现出三和纺织集团、大桥居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省级先进典型25个,涌现出黑建文、宛秋生等两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带动起润林牧业、乳泰牧业、君博食品等60余家民族企业,宛秋生、宛斌父子因在民族团结等方面的贡献,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每有救助或慈善活动,只要有时间,宛斌都会带着孩子参加,他要把那份深深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传承下去。

新华路街道黑庄村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共126户,85%是回民,在村党组织带动下,通过盘活土地、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村集体收入近500万元。今年春节前,黑庄村共发放股权分红196.7万元,在此基础上,再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3500元。村民郭江华说,“分红的数目基本上每年都涨,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临清市民营企业多,很多企业职工上完夜班回家,总会因走夜路而提心吊胆。去年2月,临清市发出“党员一盏灯,企业一份情”倡议,号召大家踊跃捐款解决职工走夜路难题,仅一个多月,捐款就达660万元,村里的背街小巷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捐款现场,一些老党员佩戴着党员徽章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的军功章,他们精神矍铄,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企业家和群众。


交流,协作,共赢,“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民族团结工作,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作为少数民族企业家、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总经理宛斌对民族团结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

在临清三和纺织集团的荣誉大厅里,“抱团宛若石榴籽,构建和谐新局面”“回哺社会见真情,手足同心奔小康”……一块块展板记录着民族团结的脚印,更激励着全市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志豪情。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共有职工1.2万名,城市职工2000多人,其余则分布于各乡镇,也包括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些职工分属汉、回、满、藏、蒙、壮等6个民族。集团通过创建“红石榴”班组、“红石榴”生产线、“红石榴”车间,让6个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通过设立红石榴基金,对所有困难人员不分民族、一视同仁进行救济,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各族群众心中;通过提高工作待遇和提供便利条件,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些创新举措,带给职工的是幸福,带给社会的是和谐。

对临清京华附属小学副校长赵彦民来说,两年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支教工作让他重新认识了交流、交融的意义,“从我内心深处,我不觉得是帮扶人家去了,而是相互学习,我从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回来后不断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进步不少。”现在,虽然人已回到家乡,但双方的交流、跟班学习还在继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千里之外有亲人”。

放眼全国,大融合的网越织越密,临清市很多企业主动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发展,在新疆、广西、云南、宁夏、青海等地区设立购销网点,使各种支教、支医行动时间长、地域广、精准度高,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贡献了临清力量。


一体、两翼、三基,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每天早上7时30分,是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雷打不动的升旗时间,国歌响起,校园内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清洁工,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行瞩目礼,这已成为一种自觉,每天早上的庄严一刻也成为“庄严一课”。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上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员工们心中升腾、激荡。

临清钞关北行五百米,运河边上的洪顺兴烧麦馆经三代人40余年的经营,生意一直十分兴隆。“咱开这个饭馆也没啥秘诀,就是靠诚信经营,更是靠各族群众的和谐共事、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嘛……”问及年仅32岁的老板景钟的经营之道时,他一脸憨厚地说。

临清市有34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留下许多民族团结的故事,如何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呢?临清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纳入青少年教育教学重要内容和综合考核体系,构建以文化浸润、实践体悟为两翼支撑,以制度保障、考核激励、氛围营造为三个基础的“一体两翼三基”体系,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

这种教育不是刻意、呆板的,而是细水长流、生动灵活的,无时不是教育之时,无地不是教育之地,既绵绵用力又精准发力,在润物无声中起到春风化雨之效。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马芹校长举了两个例子,在一堂音乐课中,一名学生作乐队指挥,带领大家唱国歌,“起来……”音乐响起,在未统一安排的情况下,所有人齐刷刷站了起来,爱国情怀瞬间爆棚。在一堂讲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课中,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查资料、做课件,下足了绣花功,历史课变成了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生动教育课。

近年来,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各学校的书画展、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组织青海班的同学来临清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把爱党爱国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在“红石榴”和美家庭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好人好事评选、聊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会、聊城市民族宗教领域“五个认同”教育现场会等活动中,青年学生、青年志愿者都活跃其中。

临清市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印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车身融入“红石榴”“各民族图画”等元素,循环播放《爱我中华》等歌曲,每天,这些公交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这一宏大主题,在这里化为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画面。运河无言,每天都在经历这些美好,运河有幸,必然见证更多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03-03 ——临清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剪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6347.html 1 用匠心雕琢团结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