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o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成就取得极为不易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加大纾困支持力度

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

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


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


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

物价保持较低水平


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


过去五年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


1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


2 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3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5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


6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7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


今年工作重点


1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3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4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5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6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7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8 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据新华社3月5日电)

2023-03-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6410.html 1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