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觉像回到了家”

——聊城日报社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侧记

聊城日报社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参观聊城新闻美术馆。 ■ 赵玉国

表彰大会现场。 ■ 崔崴

与会通讯员认真听取会议内容。 ■ 崔崴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春光盈大地,鲜花满枝头。3月7日,聊城日报社迎来48位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

当天的报社一楼大厅书香四溢,窗明几净,正中间大屏上“热烈欢迎全市优秀通讯员回家看看”的字幕让人心生暖意,备感激动。

“这一面墙都是书啊。都是精装版本,应该很珍贵吧,书香浓郁。”站在西侧“书墙”下面,来自聊城市民热线受理中心的优秀通讯员范艳红一边拍照一边夸赞。

当日上午8时30分,参加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的通讯员,依次参观了聊城日报社的办公场所,简洁大方的装修风格、专业规范的办公设施、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哪位老师写的书法?咱们这里有书画展览吗?”“张彬老师的这些艺术作品太精致了。”……来自各部门单位及县(市、区)的通讯员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自己看到精彩瞬间。

在表彰大会现场,气氛喜庆热烈,屏幕上“聊城日报社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讯员在各自的座位上坐下,往日习惯了默默付出、伏案疾书的“码字匠”们,这一刻成为最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得知自己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要参加表彰大会,我非常开心和激动,没想到聊城日报社对我们的工作这么重视。不过,由于近期身体有些不适,我有了放弃参会的想法。丈夫对我很支持,请假把我送过来,我感觉能够参加今天的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会后,通讯员杨立元感受颇深。

出生于1991年的杨立元是高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是本次优秀通讯员一等奖获得者。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在《聊城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稿件。“当时学生刚刚开学,便选取了‘开学’这个新闻点,写了一篇题为《斑马线上的爱心行动》的新闻稿,没想到于2020年9月15日发表在《聊城日报》A3版上。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所以至今印象深刻。”从杨立元的工作总结统计表上,记者看到,仅2022年下半年,她就在《聊城日报》上发表稿件20余篇。“这是我第一次来聊城日报社,报社同事们的热情和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感觉像回到了家。”杨立元说。

来自莘县的通讯员牛贵葆十多年前曾来过一次报社,他说,当年的聊城日报社外墙没有装饰,还缺少配套基础设施。现在可不一样了,巨大的电子屏幕、别具一格的装修,还有“花园式”办公设计,作为一名基层老通讯员,看到报社可喜的变化,他也由衷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是读着《聊城日报》长大的,梦想有一天自己写的文字也能出现在《聊城日报》上,后来成为报社的通讯员,今天又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缘分不可谓不深。我的单位与报社隔路相望,比邻而居,每天下班经过报社门口,我都会不经意地看一眼,心里也总是热乎乎的。近期,看到报社重新改造,虽然知道会有变化,但是今天看到设施环境、人文风貌的极大改观,以及苗社长对报社办报理念和发展方向精彩、生动地介绍,我还是被这种变化惊艳到了。我想,今天的报社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样子。”来自市卫健委的金增秀感慨良多。

当天参加表彰大会的通讯员,除了新闻宣传系统的“专业人士”,还有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

他们中,有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办案尖刀”,有除隐患、治未病的“监督能手”。

他们中,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急先锋”,有做保障、搞服务的“螺丝钉”。

他们中,有勤勉敬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有崭露头角、担当重任的“新生代”。

他们中,更有巾帼芳华、柔肩扛重任的“铁娘子”。

……

为了“新闻”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眼,他们一起来到聊城日报社,聚成一条心,燃起一团火。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初心;不同的职务,同样的坚守;不同的性别,相同的担当。

“之所以带病前来,是因为我觉得这次表彰意义非同一般,这是对通讯员队伍的激励,对我个人来说是成绩的肯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与上级媒体近距离沟通,与其他优秀通讯员面对面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杨立元的话,是广大通讯员们共同的心声。

惊蛰至,万物苏。这次聚首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些优秀通讯员是一颗颗星、一缕缕光,他们将带着丰富经验,与其他同行人共同进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讲好聊城故事。

2023-03-08 ——聊城日报社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6530.html 1 “我们感觉像回到了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