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 “变现”千万元
——高新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
■ 本报记者 林晨
本报通讯员 贾明鑫
3月7日,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山东信和造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娴熟地操控机器,开足马力抢进度、赶订单,加紧生产一批价值上亿元的产品。
“公司能开工生产这批产品,多亏了高新区的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新模式,让我们靠专利融资,弥补了企业经营的缺口。”看着眼前繁忙的生产景象,山东信和造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恩泽欣喜地说。
山东信和造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造纸机械研发、制造和安装总包于一体的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制杨克烘缸生产基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20余项,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南美、中东等世界各地。然而不久前,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一项出口订单无法及时交付。“我们接到孟加拉国的一个涂布白板造纸机出口项目,订单总金额为1875万美元,公司临时资金缺口10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便以部分固定资产抵押方式向银行提出借贷,但贷款额度不能满足需求。”信和造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任晓静说。
得知这一情况后,高新区发展环境保障部积极行动,通过知识产权入库资料,查询到企业名下有7项较有价值的专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与银行、企业共同研究方案,最终确定让企业以“固定资产+专利”的方式进行贷款。“贷款过程中,我们从质押合同拟定、材料准备到备案全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指导服务,最终,银行经评估认定企业的专利价值为2258.83万元,顺利为企业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府贴息贷款1000万元。”高新区发展环境保障部三级主管高翠平说。
“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依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让企业顺利交付订单,还让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接到订单金额2.5亿元,其中外贸出口订单价值1.5亿元,最近正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客户进行新订单的洽谈,预计一季度新增订单将达到2000万元。”杨恩泽说。
2022年以来,高新区共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政策宣讲活动4次,培训企业70余家,有效提升了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进行融资的意识和水平。积极构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落实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利息补贴,共指导企业办理质押融资6笔,实现22件专利的有效运用,帮助企业融资5200余万元,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新型金融助企功能。
“我们将聚焦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知产’新动能。”高新区发展环境保障部部长杨继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