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东和他的“金助手”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从承包200亩农田尝试规模化种植,到发起成立茌平区胡屯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再到托管1万多亩土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周美东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只用了5年时间。
3月12日,走进茌平区美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2个硕大的红字写在院墙上,社员正在对小麦镇压机进行维修保养。“前段时间刚刚完成1万多亩小麦的镇压工作,这两天收拾一下机械准备存库……”合作社理事长周美东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走进机库厂房。
机房内,70多台(套)各种类型的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旋耕机、复合种植机、无人机等整齐排放。周美东说,一开始购买这些机械是为了耕种个人承包的200亩农田。随着机械越来越多,为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周美东在2018年联合5名农民投资成立了美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镇村民提供农田托管服务。后来,合作社又陆续购置了大型拖拉机、无人植保机、高性能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具50台(套)。
合作社成立后,他们为镇上生活困难的农户提供免费服务。2020年,合作社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9部门联合评为“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周美东也多次被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去年还被评为山东省2022年度“齐鲁乡村之星”。
“也是从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始,我们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开始变大。”周美东介绍,新型智慧化农机设备的引入、大量农耕机械的购置,1万多亩土地的化肥农药、人工等各项费用,一年就需要几百万元。“2019年,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把我们推荐给了茌平农商银行,很快,他们为我们批复了第一笔6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且贷款期限长、利率低。”周美东说,3年来他们一直保持合作,现在总额度已超过300万元。
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茌平农商银行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9471户32.02亿元,大棚贷170户3534万元,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7户8373万元。此外,该行积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等主体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累计发放乡村好青年贷741户7432万元。
对外赋能,也要苦练内功。茌平农商银行选派14名支行行长挂职乡镇副镇长;落实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制度,客户经理累计服务10168人次,将优质金融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110式”服务模式,设立申贷热线,全时段响应客户信贷业务需求,扎实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乡村振兴贷款余额达到57.21亿元。
周美东坦言,5年多来,他从承包农田搞规模化种植到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其实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但农业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的特点依然存在。“他们是及时雨,也是我们发展路上的好帮手。”周美东说,正是茌平农商银行多年来的相伴相守,才让他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