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春夏秋冬敢问天 一心为民用真情

——聊城市气象局的发展新气象

市气象局开展科普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

聊城气象部门在茌平区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

冠县气象局工作人员维护梨园小气候站

■ 文/图 李阁 于新贵


岁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

气象工作者是孜孜不倦的“问天者”,无论阴晴,还是雨雪,他们都始终守护着聊城这方热土,悉心关切着600万群众的冷与暖。

市气象局广大干部职工承担着本行政区域气象探测环境、气象预报信息发布、氢气球施放、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工作。他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履职尽责、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聊城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强化责任落实

全面加强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

市气象局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印发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建工作要点、文明建设计划,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党组、党组织的工作责任及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压细党建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创建“345”党建品牌为抓手,加快模范机关和标准化党支部示范点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聊城市气象局办公室党支部被确定为全省气象部门第二批党建示范点,2名人员分别被中国气象局和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做好城市文明的参与者、践行者。市气象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志愿者服务优势以及群团资源优势,落实文明建设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扎实做好社区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及重点区域文明创建包保工作,开展创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完善服务职能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市气象局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立业之本、核心职能,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原则,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防灾减灾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将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年度建设任务与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气象发展规划、政府专项规划有序衔接,贯彻落实好《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台风、暴雨雪、大风、寒潮、高低温等重大天气过程,按照“早、准、快、广、实”的要求,力求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2022年度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04期,决策服务短信231万条次,制作各类预报服务材料660期。

坚持为民情怀,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市气象局围绕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通过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电话答询、短信发送及“聊城智慧气象”“聊城微天气”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积极做好公众气象服务。目前,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8套,其中市局节目2套,为《气象万千》和《水城气象》,市代县节目6套。“12121”天气咨询平台始建于1998年,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目前仍然是服务大众的一个重要渠道。手机气象短信服务每天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平台发布24小时和未来3天的气象预报,另外,通过“聊城智慧气象”“聊城微天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天气微视频、预警知识等内容,方便市民及时了解天气信息,提前安排生产生活以及出行。

气象数据融入聊城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运行提供气象保障。市气象局联合市公安交警、交通部门制定《聊城市“一路三方”交通应急联动处置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一路三方”气象服务,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参与修订编制《聊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聊城市灾害民生综保险实施方案》《聊城市防汛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暂行办法》等十余项预案、机制、意见类文件。制定《聊城市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向全市印发实施。为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成立了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工作专班,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省气象局有关工作要求,重点围绕强化灾害风险排查、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助力完善现代化防洪体系等开展气象保障服务,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气象保障水平。市气象局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以粮食种植大市实际和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为着力点,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关键农时农事气象服务,为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直通式服务,积极推广“锄禾问天”App,编写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手册。针对区域农业特点,先后开展了鸭梨、火龙果、香瓜、圆铃大枣等特色农业业务研究与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气候品质评价调研,完成阳谷鲁丽苹果评价工作,为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贴上“金字招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聊城中心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智慧气象+数字农业气象保险”新模式。2022年度,制作发布为农服务信息121期,在5个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试点。面向粮食安全,开展小麦、玉米全生育期观测+影响预报服务,定期发布大田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开展直通式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期气象服务。全市已建成人影固定作业站点52个,拥有三七高炮43门、火箭发射架43部。全市气象部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消雹增雨作业,2022年度成功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7次,共发射炮弹1614发、火箭弹118枚,增雨受益面积3450平方公里,防雹保护面积700平方公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强化部门应急联动。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安排三大运营商全网发布,畅通了绿色发布渠道,扩大了预警信息覆盖面。各政府部门收到信息后按照职责及时转发,各媒体通过网站、视频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确保了气象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扩大了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市气象局利用决策服务群促进各有关单位第一时间获取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开展联防联动,提高应急处置时效,做好重大天气过程、防汛抗洪气象保障服务。

做精核心业务

全力推进业务现代化建设

市气象局不断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不断推进各类观测系统建设,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监测网。

目前,我市已有8个国家级气象站、10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部713数字化雷达监测设备和1部风廓线雷达监测设备。17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个果业小气候站、2个设施农业观测站、1个梨园(冠县)实景观测系统形成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网。

督促和推动探测环境保护,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市气象局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冠县、临清、阳谷国家气象观测站被认定为“中国五十年气象站”。

开展数值预报产品使用与检验、智能网格预报订正,提高预报的精准化水平,气象预报质量稳步提高。2022年度,聊城市晴雨72小时预报准确率87.90%,较2021年同期提高3.03%;灾害性高低温48小时准确率较2021年同期提高5.0%;灾害性大风预报准确率在全省内陆城市排名第3。市气象局积极配合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办法改革,完成市、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实施办法的修订,及时开展预警信号质量检验,进一步规范、强调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完善预警信息制作和发布规范,制定聊城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实施细则,建立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直通式报告机制。

近年来,市气象局围绕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核心目标,构建起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不断推进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和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等现代天气业务能力。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服务,为政府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凝聚发展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科技创新是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市气象局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组建了装备技术应急保障、现代农业气象、生态环境、新资料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业务团队,实施科研攻关。积极引导激励预报员做科研工作,开展“山东龙卷环境背景及双偏振天气雷达特征分析”“鲁西北极端雨雪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预警方法研究”等研究。积极开展“十三五”以来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推荐,“区域站雨量传感器切换与现场核查数据管理系统”被评价为“良好”。1名人员入选中国气象局东北冷涡监测与实况业务团队。

深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市气象局印发《市气象局新时代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全市开展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推荐工作,6名同志入选“122人才计划”。近三年,市气象局在全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连续荣获团体前六名、优秀组织奖。

加强科学管理

有效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深化气象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推进行政许可“一窗办理”与全流程网上审批。市气象局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与市、县级应急局联合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实现了防雷重点监管单位安全检查全覆盖;加强对施放气球的安全管理,每月开展2次施放气球安全日常巡查,节假日以及大型活动期间进行加密巡查,着力做好重大活动期间施放气球安全保障工作。

面对雷达建设地点复杂的环境条件,市气象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先后克服进场道路不通、项目标高变更、污染天气下施工等困难,目前已完成雷达主体建设及雷达设备安装。人影指挥中心综合改善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近期完成的人工影响天气智慧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实现了人影作业指挥安全射界和雷达资料叠加、作业指令自动生成与下发,大大提高了人影科学作业、安全作业水平。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晴天雨天,天天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气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紧紧围绕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目标,以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为聊城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2023-03-23 ——聊城市气象局的发展新气象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308.html 1 春夏秋冬敢问天 一心为民用真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