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73亿元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3月3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党建引领、规范提升,持续厚植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2022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73亿元,较2021年增长14.08%。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华伟介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市彻清彻查农村集体资产,接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往来问题合同、长期闲置资产资源、债权债务等重点难点,构建线索登记、受理核查、整改处理、跟踪督办、确认公示、常态管理的完整闭环,累计清理土地30余万亩,规范清理合同6万余份,增加集体资产4.84亿元。
我市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金非现金支付,根据实际,设计建成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穿透查询,“一张图”查阅全市“三资”管理情况。融合传统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在坚持村级财务月度、季度公开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监督新模式,建立村庄微信监督群,推动实现“阳光晒家底、公开晾收支”。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我市构建起全市一体化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开入场交易,平均溢价率超过20%,确保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收。2022年共发布农村产权业务5332笔、成交5321笔、成交金额3.34亿元。根据村庄产业基础,推行生产托管、土地流转、产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共富。截至目前,全市219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带动村集体增收800余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行动,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着力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在全省创新搭建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全面对接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闭环机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