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庄乡村振兴底气何来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闫洪涛 牛贵葆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百姓富。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之前的几乎没有,到2022年的52万元“家底”,莘县大王寨镇西王庄村的“腰包”鼓了起来。4月4日,记者聆听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利带领全村致富的“经验之谈”。

西王庄村紧靠河王路,过了马颊河西大堤,驾车四五分钟便能来到这里。站在村口往南看,一座座高效集约温室大棚成方连片,占地560多亩。大棚基地西边及公路北侧分布着七八家企业,有的正忙着开工生产,有的正紧锣密鼓地建设着。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好一派催人奋起的繁忙景象。

记者曾于2021年去过西王庄,当时,路南边的大棚、育苗场正陆续建设,附近废弃的砖窑厂尘土飞扬,路北侧倒闭的冷藏厂也是一片萧条……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里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西王庄村有810户、2580人、4500亩耕地,属于规模较大的村。2017年之前,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缺乏财力,村“两委”干部腰杆儿不硬,啥公益也干不成。当年4月份,刘方利由村委会主任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他多次召开支委会、村民大会、党员干部会等,实行民主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出台有关乡规民约,把招商引资列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村这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刘方利介绍,“第一步,通过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我们村逐步建起1800亩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有800余座冬暖式大棚;第二步,充分利用村里废弃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先后有8家企业落户。”

村里栽下梧桐树,引来一群金凤凰。

“集体经济合作社蔬菜种植的收入是16万元,其他收入来自集体土地每年的承包租金,包括镇环卫分拣站7.5万元、海绵厂7万元、鲁云公司9万元、巨信旺公司土地6.5万元、正在建设的鼎侬蔬菜市场5.5万元。加上一些零散收入1.1万元,2022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为52.6万元,而之前几乎为零。”

在刘方利的带领下,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马颊河畔有一个蛋白加工厂,占地24亩,倒闭多年,经过多方沟通,改建成了大王寨环卫分拣站,负责周边4个乡镇的垃圾处理,月处理量100多吨;另一处是村里的水泥预制件厂,废弃多年,占地12亩,如今成了山东巨信旺塑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村还有一个废砖窑厂,关闭多年,目前正在此处建设鲁莘旺克海绵厂。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

聊城鲁云药用空心胶囊有限公司位于河王路北侧倒闭多年的鲁青蔬菜冷藏厂原址,占地30亩。为了盘活这一资源,刘方利专程跑到浙江招商引资。浙江绍兴人潘苗发一直从事医药行业,受刘方利多次登门相邀,经实地考察,于2021年初决定投资2000万元改造这片“废墟”。镇里也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村里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协助其办理营业执照、土地使用手续,厂房仅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即建成投用。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11亿粒药用空心胶囊,主供华润医药等大型企业,每年可上缴利税140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较大改善,两年来新建道路9.6公里,硬化胡同147条,架设高压线路7.64千米,新增变压器5台,安装太阳能路灯800多盏,正在实施的小增减挂项目,两座现代化的住宅楼已建好第一层,这个昔日的“三类村”正华丽转身为“一类村”。

2023-04-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9434.html 1 西王庄乡村振兴底气何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