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十年的“接力”

■ 本报通讯员 王希玉 刘锡滨

近日,一场长达十年的“接力赛”在东阿县人民法院牛角店人民法庭落幕。

时间回溯到2013年,尹某某提出与张某离婚的诉讼请求。因双方感情确已破裂,该院牛角店人民法庭办案法官多次调解无果,依法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并综合考虑孩子意愿、生活环境、感情依赖等因素,判定年仅8岁的孩子由张某抚养,尹某某支付抚养费至孩子18周岁,每年12月31日前支付当年抚养费。

判决生效后,尹某某来到该法庭,向承办法官提出了一个“额外”请求:“我能不能把抚养费交到法庭,让法庭代为过付?”考虑到当事人双方的对立情绪较严重,法官心怀扎根基层、便民服务、就地化解矛盾的使命担当,在征得张某同意后,应下了这件“分外事”。这一句“同意”就是十个春秋的坚持。

十年来,牛角店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几经更替,但变的是面孔,不变的是那份坚守,传承的是一心为民的赤子之情。每年临近年底,法官都会掰着手指算日子。“又到过付抚养费的时候了,尹某某该来了吧。”有时,尹某某到了约定时间还没来,法官就会主动与其联系,这既是对尹某某的提醒,更是对孩子不变的承诺。时光荏苒,当年的小学生已成长为高中生。随着最后一笔抚养费过付完毕,这场长达十年的“接力赛”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与影视剧中正襟危坐、威严少语的法官形象不同,在当地群众眼里,东阿县人民法院牛角店人民法庭的法官们是这样的:他们时而坐在马扎上与群众“磨蔓儿”,时而站在麦地里与老乡“扯篇儿”,时而走进法庭与事实“较真儿”……正是他们,始终践行“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学习和发扬其“为民、利民、便民”的基本精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到真情细微处、办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3-04-0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9519.html 1 一场十年的“接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