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救命钱” 解决“看病难”
——东昌府区全力推进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近日,12岁的林明承(化名)因为急性阑尾炎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接受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父母支付了2925元。而在半年前,做这样的手术,需要支付3800元。“这省下的800多元够让孩子吃点营养品了。”林明承的妈妈十分满意。
让林明承一家少花这800多元的,是东昌府区推行的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DRG付费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简称,通俗地说,就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医保基金与定点医院结算时进行打包付费,不再像以前那样按检查项目一项项付费。东昌府区于2022年完成了10家定点医疗机构DRG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今年将全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纳入DRG支付方式改革范围。
DRG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让患者少花钱,它作为一项抓手,主要作用是规范临床医师诊疗行为,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这样的制度,对我们来说是颠覆性的,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一家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DRG付费要求他们彻底转变思想,学会控制成本,因为无论一名患者实际消耗成本多少,医保基金都会付给医院同样的费用,所以临床医师开检查、药品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对患者康复真的有帮助,督促临床医师服务患者时问诊更详细、诊断更明确、用药更精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少花钱、好得快,同时也能确保基金支付给医院的费用有结余。因此DRG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也节省了医保资金,让“救命钱”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医院、医保基金、患者三方共赢。
DRG付费涉及医院各个环节。为确保该制度落地,东昌府区医保局制定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向辖区定点医疗机构传达上级部门要求,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调研,与医院负责人、临床医师、医保办、医务科、病案室等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座谈,收集他们对DRG付费的困惑并做好解答工作。对辖区内医院出现的因病施治但费用异常等病例,参加全市“特病单议”评审。
今年3月17日、3月20日—3月22日,东昌府区医保局先后举办DRG付费模式下医院运营管理培训班、DRG付费模式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与临床学科建设培训班,邀请多名行业内专家对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指导。
在3月20日举行的培训班上,多名临床医师向DRG研究与实践联盟理事长左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左华讲解了DRG付费的基本规则、付费变化逻辑、常见问题处理方式,并结合各科室病案一一进行指导,现场气氛热烈。“收获满满!区医保局组织的这场课为我们不仅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更教给我们如何实战。”这堂课上,意犹未尽的医师们拉着专家聊了很久。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三医’联动的重要一环,是深化医药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做好监督、服务工作,助推医疗机构实现提升。”东昌府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效敬表示,该局将通过深入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百姓救命钱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