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保战线上的尖刀排

——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工作掠影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李怀磊 付延涛

没有千里缉凶的惊心动魄,却为冲锋陷阵“运筹帷幄”;没有亮相街头的英姿飒爽,却为巡逻布控“浓妆淡抹”。他们是警察背后的警察,是公安工作的幕后尖兵;他们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他们就是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民辅警。

“全省公安机关新时代警务保障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聊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集体三等功”……一项项荣誉,是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积极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坚实足迹,更是他们为聊城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的有力印证。

精打细算 管紧用好“钱袋子”

作为内部保障单位,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承担着经费保障、单据审核、工资发放、资产管理等多项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工作的每一步,‘规范’两字贯穿始终。”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李效辰说,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通过将预算执行、运行监控、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通过紧抓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起科学、完善、高效的财务工作秩序,为公安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了持续原动力和硬支撑。

“警务保障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活儿。”警务保障处副处长、主管会计李艳敏说,每一张单据、每一个数字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核、审批、记账等程序,最后装订成册。在警务保障处,这样的册子摆满了一排排柜子,“必须确保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紧盯实战 提升强警“硬实力”

“我满眼都是你!”“你一眼就能看到我!”今年元宵节期间,聊城公安民警“高凳”执勤持续刷屏。

特制“高凳”成为执勤民辅警守护平安“利器”的背后,是聊城公安紧盯一线需要的高效创新。警务保障处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所有“高凳”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并为市局全体执勤民警配备单警装备、反光背心、肩灯、喇叭、警哨和应急处突装备等2700多件。

从小小的“高凳”,到警用车辆、无人机,再到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警务保障处以“倾斜基层、服务实战、资源共享、突出亮点”为理念,完成了技术侦控研判中心、治安防控体系实战应用平台等项目,推动聊城公安装备建设实战化、专业化、信息化。

警务保障处不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明确各级公安机关储备标准,推进公安特警、检查站等装备配备标准落实,建立调运支援补给制度,推进战时勤务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处置突发事件时各类应急装备物资及时调拨到位,强化警保工作的实战性、基础性和先导性。

担当奉献 当好全警“勤务兵”

后勤保障部门不同于业务警种,更多的是幕后工作,更多的是平淡、琐碎、繁杂。一个个工作亮点的背后,是警务保障处全体民辅警的忘我付出、担当奉献。

在一个个警务保障任务中,警务保障处全体人员用情用力当好全警的“勤务兵”。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集中核酸检测不漏一人,民警闫楠和同事每天要拨打上百个电话,经常从一大早忙到晚上九点半;民警王彤为了采购到最合适的防疫装备,每天加班加点、比质比价,赶制采购文件、编制预算……闫楠说,工作中集体加班是常事,但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能为大家服务好,为一线的战友们提供坚强的保障和后盾,辛苦也快乐!”负责物资库的民警李强说。

他们虽然不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始终在自己的战场上“精打细算”,催生着聊城公安的强大战斗力。

2023-04-26 ——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工作掠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0358.html 1 警保战线上的尖刀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