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大道成脱贫富路
■ 本报通讯员 郭鲁
“我们村一直有酿制西瓜酱豆的传统,早些年,路不好,酱豆没有销路,路修好后,交通方便了,每年酱豆销量达5万公斤”。4月24日,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全龙说,西瓜酱豆的畅销得益于扶贫大道的畅通。
李台镇坚持党建引领,指导王申楼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利用农户酿制西瓜酱豆的传统,领办“王家巧嫂”合作社,探索“农民持股共富”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00户村民按照每股5000元的标准集资入股,酿制西瓜酱豆的陶坛达到100个,实现年销售额15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0多个,每年有20万元的盈利供村民分红,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
“扶贫大道从我家门前穿过,道路宽畅了,来往的人也多了,今年买了一台炒花生的机器,把自己地里种的花生炒熟来卖,生意也不错,每天收入几十元到上百元。”李台镇王堤村的脱贫户高延河坦言,扶贫大道就是百姓的增收路。
一条道路,带活一方经济。李台镇利用交通便利优势,积极引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与新华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为“合伙人”,对接莘县首鲜蔬果公司负责人和江苏泰州客商,盘活闲置车间,发展脱水蔬菜项目,以白萝卜、辣椒、大葱等蔬菜脱水加工为主,增加就业岗位70余个,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这两年,我们积极推进道路绿化、美化工作,在村道沿线种植白蜡、金枝国槐等绿化树,打造环境整洁、草色鲜绿的文明路。”李台镇王堤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王道印开心地说,每年春夏,草木郁郁葱葱,扶贫大道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扶贫大道自王堤村中间贯穿而过,李台镇以扶贫大道路域环境为纲,村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农村三线治理为网,对照时令种植或修剪绿化树木,开展路肩维护硬化,坑塘治理等工作,纲目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道路两侧民房全部粉刷为灰裙白墙,村容村貌得到持续提升,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从羊肠小道到宽阔的柏油路。如今,在李台镇,扶贫大道的通行托起了百姓的致富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李台镇将立足产业布局,推动扶贫大道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施‘交通运输+’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等新模式,打造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路。”李台镇党委书记祝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