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更“净”一步
我市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聊城模式”
本报讯 (文/图 岳殿举 常征) 5月30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在阳谷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及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培训会议精神和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阳谷县、东昌府区、茌平区、临清市作交流发言,其他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作了书面发言。会前,与会人员先后到阳谷县侨润街道东八里营村、国庄村和阎楼镇柿子园村,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
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实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委连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对这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近年来,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些“聊城模式”,各级各有关部门担当作为、协同攻坚,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治理率达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和省监管的35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以改变污水造成的脏乱差状况和环境污染为重点,狠抓建设、运维、监管三个关键环节,分阶段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设施长效运行。
会议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与供水、改厕、水系整治、道路建设等统筹衔接,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治理时序,特别是要加强对区域内城镇化趋势、城乡格局变化的研判,建立重点治理村庄清单并动态更新;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充分调研村庄常住人口及污水产生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村庄的地形地貌、人口规模、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确定一村一策治理模式和技术路线,力求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不搞简单化,禁止一刀切;坚持建管并重,要探索建立整县制运维机制,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运维单位,实现专业化运维。
会议强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要求、措施都很明确,关键是要扛牢责任、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强化组织领导,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发改、住建、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发力。要强化宣传引导,鼓励村民参与治理,发动群众参与日常监管,引导村民不乱排乱倒生活污水。要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会议还对全市秸秆禁烧和汛期水质保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